Page 35 - 2018_borderless_teachers
P. 35
上是見習加上實際教學的方式,所以參與 的教學活動比一般所謂見習更多元,更豐 富。為了培育 21 世紀國際化人才以因應 全球化的挑戰,本校在體認師資培育必需 國際化,培養師資生具備國際溝通之語言 能力及合宜的溝通行為,並促使學生認識 外國文化、尊重及欣賞文化差異,以具備 國際視野與異地生活的能力。讓師資生具 備與國際接軌及跨境運用的專業知能。
馬來西亞人口約 3200 多萬,由馬來 人、華人、印度人等組成,是個多元種 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國家。華人約 741 多萬,約占全國人口 23.6%。除了兩 岸三地以外,馬來西亞是唯一擁有小學、 中學、大專完整華文教育體制的國家。其 中,檳吉臺灣學校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州為 典型的多語社會,常用語言有馬來語、英 語、華語、漢語方言(福建話,也有粵語、 潮州話、客家話)、印度語等。
本校馬來西亞檳吉臺校教育見習計畫 已於 105 學年度執行一年,本次為第二年 執行,延續第一次的成果,持續在馬來西 亞進行交流、學習、服務。
本計畫為求能讓師資生增進實務經驗 及精進教材教法,且在全球化與國際化的 趨勢下,拓展師資生國際視野與世界公民 意識。此次至馬來西亞檳吉臺灣學校進行 教育見習,不但可以瞭解該地推廣華文歷 程,並可觀摩如何落實多元文化的課程, 進而讓師資生透過見習課程,在面對新住 民學生或多元文化課程時,能有更廣闊的 視野。
本次在上次的基礎上,計畫更強調多 元語言和文化的課程,在臺灣每位參與師 生均要接受 10 小時的馬來語訓練,使師 生在檳城除了使用英語、華語外,也能用 基本的馬來語和當地巫族交流。另外在馬
來西亞也有馬來語與多元文化的課程與見 習達,每週見習達 12 小時以上,強化參 與師資生的南向與國際移動能力。
教育見習的科目包含華語(即臺灣的 國語課)、英語、馬來語等語文教程教學, 另外數學、音樂、美勞、舞蹈、綜合活動 等課。另外,也安排華語、數學、綜合 ( 臺 灣文史 ) 三科教學,每位見習師資生至少 實地教學 3 科,每科 1-2 節。並有多次座 談與教學檢討會。本計畫秉持認真見習、 思學並濟的精神,把握海外見習機會,全 方面的吸收成長,務使計畫比上一年度更 精進,更豐實。這次見習也以更務實的作 法,以期讓參與的師資生在此計畫的支持 下,有充實豐美的成果。下面就四方面說 明本計畫理念:
1. 教育見習對師資養成的意義
教育見習是師資生在參觀、觀察、見 習及試教的實習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見習 是一種學習活動,在班級輔導教師督導之 下,協助處理教學工作的事務。以擔任教 師助理的型態,協助準備教學資料、佈 置教學情境、共同帶領教室內外的教學活 動、負責小組學習或討論活動、批改考卷 和作業及其他級務處理。
2. 培養國際行動力
為培育 21 世紀國際化人才以因應全 球化的挑戰,教育部在 2011 年 4 月公布 了《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宣示政府 對於中小學國際教育的重視 :「教育體系 被期待應該扮演積極角色,教育工作者應 該思考如何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奠定國人 厚實穩固的國際化基礎,以蘊蓄未來縱橫 全球的創新力和行動力。」(教育部, 2011:頁 3)
教育部進而在 2013 年 12 月公布《教 育人才培育白皮書》提及培育具有國際化
國立臺南大學: 國立臺南大學赴馬來西亞檳吉臺灣學校教育見習計畫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