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2018_borderless_teachers
P. 59

1.「幼」見「新」思
達到全人發展;除此之外,《培育幼兒- 新加坡學前課程》同樣強調如何在培養幼 兒帶著走的能力同時,也能使幼兒學習延 續至小學階段,達到「幼小銜接」之無縫 接軌,此與台灣推動《幼兒園教保活動課 程大綱》之目標及精神相近。除了上述兩 個指導原則外,新加坡教育部並推出教師 指南和教學資源指南,當中也說明學前教 育機構和教師應如何更好地促進兒童知 識、技能和性格方面的發展。
儘管過去,新加坡的學前教育較注 重知識的傳授和學業成績,但隨著其國家 整體發展逐漸與國際接軌,新加坡越來越 關注兒童身心發展的獨特性。特別是前所 提及《培育幼兒-新加坡學前課程》,強 調幼兒全面的身心發展,以及從遊戲中學 習的能力的同時,更注重教師與家長在孩 子學習中扮演的角色。此外,新加坡幼兒 園同樣推行主題教學、角落教學,並在課 程規劃與活動設計加入了更多的遊戲元 素,強調從遊戲中學習,讓幼兒在互動和 自主學習中,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此與 臺灣致力推行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 綱》總綱中,強調幼兒的學習應從幼兒的 角度出發,以幼兒為中心,關注幼兒的生 活經驗,同時也著重幼兒有親身參與、體 驗各式社區活動的機會;並藉由與生活環 境互動的機會,幼兒發展成健康的個體, 又能在社會中與他人一同生活、互動,並 能體驗文化或創造文化之精神不謀而合 (教育部,2012)。師資生在透過實習, 則可看到《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及 《培育幼兒-新加坡學前課程》精神的落 實,並更能從中切實地認識因著潮流改變 而重視幼兒主體性的課程與教學。
整體而言,國內致力推行的《幼兒 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總綱中,強調幼兒 的學習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以幼兒為中 心,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著重幼
國立清華大學: 幼見教育愛-新加坡E-bridge 幼兒園教育實習計畫
為提高學前教育品質,新加坡政府 相繼推出了《嬰幼兒培育架購》(Early Years Development Framework) 和修訂的《培育幼兒-新加坡學前課 程 》(Nurturing Early Learners - A Curriculum for Kindergartens in Singapore, NEL)兩個指導原則,並為 2 個月至 6 歲嬰幼兒的學前教育提供了連續 的培育標準和服務綱要(基礎教育參考, 2016)。更進一步的來說,《嬰幼兒培 育架構》主要針對 3 歲及以下幼兒。此指 導原則圍繞嬰幼兒的認知、成長和健康目 標,並從「成長中的嬰幼兒」、「有方向 的培育」、「專業的教保人員」、「家庭 的參與」以及「社區的融入」等五個方面 提出了培育活動的指導原則、預期成果和 活動建議,幫助教保人員更好地計畫和實 施適合嬰幼兒發展特性的托育活動。教保 人員也可在此框架下為嬰幼兒學習設立適 齡適性之目標。另一方面,《培育幼兒- 新加坡學前課程》主要針對 4 ~ 6 歲幼兒, 為新加坡教育部在 2003 年版課程框架基 礎上,整合新加坡國內學前教育專家意見 及其他國家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並於 2012 年推出。《培育幼兒-新加坡學前 課程》清楚地呈現了新加坡教育部對學前 幼兒教育和成長的理念,包括了課程目標 即在培養幼兒承為有自信的人、自主學習 者、積極貢獻者與有責任心的公民;以及 達到此課程目標主要的 iteach 課程原則, 以提昇學前教育品質。此外,《培育幼 兒-新加坡學前課程》將幼兒的學習領域 分為「美學與創意表達」、「探索與發現 世界」、「語言與讀寫能力」、「運動技 能發展」、「數學」、「社會性」與「情 感發展」六大領域(普琳炎,2015),課 程中教師為幼兒學習的促進者,鼓勵幼兒 有目的地玩中學;亦即幼兒為知識的建構 者,透過主動探索與學習的歷程及經驗,
55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