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2018_borderless_teachers
P. 88
84
培養跨文化溝通技巧,協助其拓展國際視 野。
學生全球移動力至少須因應下列幾個問 題:1. 英語文能力須全面提升;2. 國際體 驗及學習之方式須多元化;3. 國際觀點之 課程須普及;4. 國際教育合作須強化;5. 海 外留學及實習須擴大;6. 跨境就業能力須 強化(教育部,2016)。
為因應上述問題,本校提出之韓國教 育實習課程計畫,除了前述「拓展本校師 資生之國際視野」,以及「提升師資生外 語溝通能力及思辨能力」呼應了全球移動 力計畫所強調的「溝通力」、「適應力」 之外,本計畫名稱〈新路領航〉顧名思義, 有「開闢新路」,為我國師資生引領另一 條邁向正式教師之路的一種新可能性之意 涵。而所謂「領航」,即指本計畫之特色 乃第一次透過完整參與韓國小學教育實習 課程,接受韓國教師實習制度之洗禮, 以期增進師資生跨境就業的專業知能與意 願,即全球移動力計畫所強調的「專業 力」及「實踐力」。
2. 提升師資生在面對不同文化背景脈絡下 之溝通能力
韓國以韓語為官方語言,近年華語在 韓國逐漸盛行,而韓國在國際社會政治、 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本計畫將韓國作為 教學實習場域,以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作 為教學對象,提升本校師資生之多元互動 之溝通能力。同時透過與不同成長背景之 師生的接觸與溝通,接觸、了解、針對不 同文化間的差異,進行反思或批判,進而 接納並欣賞其多元文化,以提昇本校師資 生之思辨能力及多元文化素養。
3. 培養師資生的全球移動力
教育部「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 畫」,以「世界公民 ˙ 全球揚才」為願景, 以「溝通力」、「適應力」、「專業力」 及「實踐力」為核心主軸。「溝通力」之 目標係為培養學生具備國際溝通之語言能 力及合宜的溝通行為;「適應力」之目標 係為促使學生認識外國文化、尊重及欣賞 文化差異,並具備國際視野與異地生活的 能力;「專業力」之目標係為讓學生具備 與國際接軌及跨境運用的專業知能;「實 踐力」之目標係為促使學生具備跨境就業 及國際關懷的意願與能力。藉由「溝通 力」、「適應力」、「專業力」、「實踐力」 四力目標之達成,將臺灣教育典範行銷全 世界(教育部,2016)。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如何讓師資 生能夠具備國際流動的條件與能力,即全 球移動力,以回應國際發展趨勢對於國際 化人才的需求,已成為未來師資培育的重 要發展項目。根據教育部「提升青年學生 全球移動力計畫」所指出的,要提升青年
106 年度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大學辦理國外教育見習 課程及教育實習課程計畫成果專書
4. 韓國之教育實習優點及特色
(1)強調品格教育與全人教育的重要
韓國的初等教育,學制六年,旨在培 養正確的道德觀念和生活習慣,希望培養 學生觀察與處理日常事物、現象的能力, 並強調學生品格教育與社會禮儀的重要觀 念。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學校增設實業科, 對學生進行基礎性的科學技術教育和簡單 的職業訓練。小學的基礎課程有 9 個主要 課目,包含倫理學、國語、社會學、算術、 科學、體育、音樂、美術和實用美術,且 為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韓國小學從三 年級起增設英語課為必修課,提升學生的 外語能力,以提供培育全人教育之教學環 境。
(2) 韓國提供城鄉平等的教育環境
2105 年, 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UNESCO)發佈的年度《全民教育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