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Creativity in Buddhist Movement: A case example of Yayasan Belia Buddhist Malaysia 佛教运动的创新——以马来西亚佛教发展基金会为例
P. 17

若是把它建成训练中心呢?如果它是基金会的训练中

             心,又要如何操作呢?



             这不是简单地纸上谈兵脑力激荡就能找到答案的。创

             新是一个旅程  -  沉思,探索和实验的旅程。我们考虑

             了刻板佛教组织的构想,并予以拒绝。原因是在我们

             周围已经有太多这类佛教组织,就连我们的邻居,

             Samadhi  Vihara  也是以传统的方式在运作。我们探索

             并尝试进行学生营,大专生营,禅修营,甚至健康养

             生营。最终,我们找到了最合适的定位,让菩提园成

             为全国佛教徒的首要训练中心;而其运作方式简单,

             任何善意的佛教组织或个人都可以使用菩提园作为其

             训练场所。这种与第三方合作的模式运作得很成功。

             如今菩提园每年约有25场的训练营!我不认为马来西

             亚有任何佛团可以办到。





             护苗教育关怀计划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表示,创新战略的

             基础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剔除旧的,垂死的和过时的。

             基金会于1990年成立普门贫童救济会,以援助贫苦的

             中小学生。起初,这项方案广受欢迎,但是随着时间

             推移,接收者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我们决定摒弃

             这种做法,并用全新的方式和面貌取而代之– 护苗

             教育关怀计划 (The Gift Project).

                                                                                                 17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