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中國抗日戰爭真相_Neat
P. 40

第二節 黃埔建軍完成東征北伐統一全國



                 民國12年1月26日,總理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Adolph Joffe)共同發表宣言,「孫中山

            先生以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上均不能引用於中國」,拒絕蘇聯共產國際在中國實行

            共產制度之企圖。12年9月,國父派蔣中正赴蘇聯考察,回來報告與蘇聯合作應慎重考慮「蓋
                                    10
            俄黨殊無誠信可言」。 總理改組國民黨係參考蘇聯顧問鮑羅廷(Borodin M. Markovich)與嘉
            倫(Vasily K. Blucher)的建議,採用蘇聯的黨政軍制度,列寧(Vladimir Lenin)也曾派馬林

            (H. Maring)來華見總理,要求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與民國10年7月1日成立的中國共
            產黨聯合,但為總理所拒絕,只「同意共產黨員得個別加入國民黨,受國民黨領導,努力革命,

            不得在國民黨內有共產黨組織」。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執行委員時,24人中共產

            黨員有譚平山、李大釗、于樹德3人當選,候補委員17人中有共產黨員毛澤東、林祖涵、張國

            燾、于方舟、瞿秋白、韓麟符等6人;而中央8部中,計有譚平山任組織部長、林祖涵任農民部

            長、宣傳部長戴季陶由毛澤東代理,工人部長廖仲愷由共產黨秘書馮蘭坡代理,其他各部多以
                                                                                 11
            共產黨員為秘書,而軍中政治部主任等領導幹部亦多為共產黨員, 對國民黨具有重大的影響
            力。

                 13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以實行三民主義為建國目
            標,確立黨的組織,準備成立國民政府,策訂軍政、訓政、憲政的建國程序,創辦陸軍軍官學

                                                                                    12
            校,建立國民革命軍(以下簡稱革命軍),以期完成國民革命的任務。 5月2日,總理孫中山先
            生派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6月16日,總理孫中山先生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學生開學

                                                                      13
            典禮上訓示並頒書面訓詞,勉勵學生完成國民革命任務; 11月蔣校長為儘早建立國民革命軍,
            乃成立軍校教導第1團,12月成立教導第2團。
                 14年1月陳炯明進兵廣州,蔣校長親率軍校學生及教導團組成的校軍參加東征,敉平叛亂

            (校軍擔任右翼軍,主力為許崇智的粵軍)。3月12日國父逝世,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汪精衛

                                                                                              14
            為主席,陳炯明又據東江,校軍參加第二次東征惠州,徹底肅清陳炯明殘部。 (附記一:陸軍
            軍官學校)8月20日,軍校黨代表廖仲愷被刺,胡漢民被迫赴俄考察, 11月,國民黨反共的執

            監委林森等在北京西山碧雲寺開會,稱「西山派」,共產黨稱其為右派。
                 15 年 1 月,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蔣校長提北伐案,為汪精衛及蘇聯顧問反對,3 月



            10
             蔣中正,《蘇俄在中國》,第三版(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民 74.4) ,頁 19。
            11
             同前書,《國民革命建軍史-第一部》,頁 310-352。
            12
             同前書,《黨史槪要》,頁 109-197。
            13
             祝康明,《孫逸仙先生傳》,增編版 (台北:遠東圖書公司,民 73.3) ,頁 1707。
            14
             董顯光,《蔣總統傳-上冊》 (台北:中華文化出版委員會,民 41.12) ,頁 61-65。
                                                            16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