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6 - 中國抗日戰爭真相_Neat
P. 306
附件三:中國戰場(關內)日軍62個師團的編組及作戰概況
一、日本陸軍地面師團是具有固定編制的基本戰略單位,師團以上的軍、方面軍、總軍都
是指揮機構,所轄部隊依任務而配屬。日本陸軍在戰爭期間還有幾種固定編制,但規模小於師
團的野戰單位,包括獨立混成旅團、混成旅團、獨立步兵旅團、獨立戰車旅團、機動旅團、海
上機動旅團、騎兵旅團、警備旅團、獨立警備隊。除「戰車師團」、「高射師團」、「飛行師
團」外的「師團」為步兵、砲兵、騎兵(搜索)、工兵、輜重兵聯合兵種編成。按作戰需要、
員額狀況,戰爭前期的師團劃分為4單位制、3單位制、2旅團制,戰爭後期的師團劃分為甲、
乙、丙、丁四種。
二、民國22年5月,長城作戰後至民國26年「七七事變」前駐在關內的侵華日軍主要是平
津地區的日本中國駐屯軍6,000餘人(作戰部隊是中國駐屯步兵旅團)、駐上海地區的日本海
軍第3艦隊上海特別陸戰隊2,500餘人。「七七」事變爆發後,7月11日日本內閣正式通過向中
國派兵的決定,展開全面侵華戰爭。當天,陸軍教育總監香月清司中將被任命為中國駐屯軍司
令以接替病危的田代皖一郎,陸軍第20師團同時奉命緊急動員開赴華北。自第20師團於26年7
月19日從朝鮮抵達天津,至民國34年4月12日以在華日軍部隊編組第129、第130、第161師團,
戰爭期間日本陸軍投入中國關內戰場共62個師團。按投入、編組時間順序簡述各師團編成及作
戰概況。
(1)近衛師團(常設):1891年編成,民國29年7月登陸欽州灣入列第22軍,30年7月調
南方軍第25軍,在中國期間師團長是飯田祥二郎、武藤章(其中武藤章列名「28個甲級戰犯」);
32年6月1日改稱近衛第2師團,戰敗時隸屬南方軍第7方面軍第25軍,在蘇門答臘棉蘭向英軍投
降。
(2)第3師團(常設):1888年編成,民國26年8月23日自日本本土登陸吳淞口、張華濱,
編入上海派遣軍,9月6日攻佔寶山,11月4日突破蘇州河;27年5月徐州會戰在蚌埠擔任南路圍
攻;27年9月底在第2軍參加武漢會戰之潢川方面戰鬥;轉隸第11軍參加28年5月隨棗會戰之隨
縣作戰,9月第一次長沙會戰擔任西路;29年5月初棗宜會戰擔任右翼;30年9、10月第二次長
沙會戰攻佔株洲;30年12月至31年1月第三次長沙會戰擔任西路;31年5月浙贛會戰在南昌、臨
川作戰;32年5月參加鄂西會戰宜都戰鬥;11月參加常德會戰;33年5至8月長衡會戰擔任東路;
33年9至11月參加桂柳會戰,攻入貴州都勻附近;34年4月18日列為中國派遣軍直轄,5月從南
寧退出廣西經湖南北調岳陽東北雲溪一線,戰敗時至鎮江投降;第3師團即「名古屋師團」,
26年8月侵入中國關內參戰至戰敗投降經歷中日戰爭全程,歷任師團長藤田進、山脇正隆、豐
島房太郎、高橋多賀二、山本三男、辰巳榮一。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