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7 - 中國抗日戰爭真相_Neat
P. 417
陳誠。<陳誠私人回憶錄資料>,《民國檔案》,1987 年第 1 期。大陸第二歷史檔案館編。
陳在俊。<蔣中正先生抗日戰爭的持久戰略>,《軍事史評論》,第三期。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民 85.6。
陳言喬。《歷史糾結-國共對峙戰史模糊》。聯合報,民 104.5.5,A7 版。
黃菁菁。《二戰開戰 裕仁:非我之意》。中國時報,民 103.9.9,A16 版。
黃慶秋。<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工作紀要>。
黃埔雜誌社滙編。<黃埔軍校各地分校始末>,《黃埔軍校史料滙編》,2014 年增刊。北京:
黃埔軍校同學會,2014。
傅寶真。<法肯豪森與中德軍事高潮>。《傳記文學》,第 33 卷六期,民 67.12。
傅寶真。<抗戰前在華之德國軍事顧問與中德經濟及中德軍事合作之分析>,《近代中國》,
第 45 期。民 74.2。
張延廷。<抗戰時期「美國第 14 航空隊及中美空軍混合團」貢獻與影響>,《中華軍史學會》,
第 18 期。中華軍史學會,民 102.8。
德國陸軍檔案,傅寶真譯。<德國(上海戰役)檔案資料>,《軍事史評論》,第五期。國防部
史政編譯局,民 87.6。
劉天純。<日本大陸政策研究-剖析日本侵華政策>,《中華軍史學會會刋》,第三期。民86.12。
劉鳳翰。<國軍入緬作戰研析>,《中華軍史學會會刋》,第三期。民86.12。
穆超。<日本關東軍的對外侵略及炸死張作霖的原因>,《東北文獻》,第 27 卷第 3、四期。
臺北:東北文獻雜誌社,民 86.6.26。
藍雪川,<抗日戰史—衡陽保衛戰之研析>,《軍事史評論年刊》,(臺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民 103.6)。
Roderick Macfarquhar。<中國興起與國族認同政治之評析>,《國際關係學報》,第 32 期。
臺北:政大外文系,2011.6。
二.外文部分
蔣緯國,藤井彰治譯。《抗日戰爭八年》。東京:早稻田出版,1988.9.10。(日文)
史詠、尹集鈞。《南京大屠殺》。美國:Innovative Publishing Group,1997。(中英對照)
Doughty, Robert A. and others.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and the Evolution of Warfare in the Western
World.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Toronto: D.C. Heath and Company, 1996.
Pakula,Hannah. The Last Empress. New York:Simon & Schuster Paperbacks, 2009.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