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臺北大學70周年校慶特刊
P. 130

走過七十






                 為培育跨域國際   人才再起飛











                  走過七十年,臺北大學與國家社會共同經歷過臺灣                         的跨域人才。
                 經濟起飛、政治民主化到面向全球市場挑戰的每一段                          厚植學生關鍵基礎能力,臺北大學也將「創新教學
                 路,培育出許多社會中堅人才,還曾列名網路評鑑為                         與精進課程的永續發展」、「無縫接軌的就業競爭力
                 對臺灣社會最有貢獻的學校排行榜。七十年後,臺北                         與軟實力」列為教學發展主軸,實際作為上,學校廣
                 大學要往哪裡去?面對當今少子化、全球高等教育競                         設以學院為核心的跨域課程、微學程,強化教學創新、
                 爭、政府資源又不若以往,當如何表現特色以走出自                         精進課程結構,同時深耕「教與學」成長社群,同時
                 己的路?
                                                                 強化職涯導航體系,輔導學生在校認真學習、培養社
                  統整當今高等教育發展趨勢,「跨領域」、「資訊                         會所需的職能。
                 科技」、「國際移動」可以說是最熱門的關鍵字。因                          從法商起家,臺北大學傳統上被歸類為社會科學取
                 應這樣的需求,臺北大學在稍早擬定的《中長程發展                         向學校,然而隨著整體社會人文與理工界線日趨模
                 計畫 (105-109)》校務發展主軸第一要點就提出:「明                   糊,科技應用或程式設計已成為現代公民必備素養。
                 確系所適性定位,強化跨域專業學習與統整課程教                          現階段不光是通識課程,包括商學院、社會科學學院、
                 學」。
                                                                 人文學院等各學院都陸續開設許多課程且持續成長,
                  落實跨領域與統整課程目標,本校第 45 次校務會                       期待養成所學專業與程式語言、人工智慧接軌的能
                 議已經通過,自 110 學年度起學士班入學新生,必須                      力。
                 取得校內或聯合大學系統開設的雙主修、輔系、學分                          至於迎向國際移動頻繁的全球化社會,臺北大學一
                 學程或微學程資格始得畢業。透過這項規定,期望所                         方面增設國際學院、歡迎國際菁英師生加入校園,同
                 有臺北大學學生在踏出校門前,至少都已經具備本系                         時開設更多全英語、第二外語課程,並鼓勵學生出國
                 專業與至少一項跨領域專長,踏出校門就能成為搶手





























                 130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131
                 130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