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臺北大學70周年校慶特刊
P. 67

融入課程,開設大量歷史、文資、文創、觀光、
              課輔等課程,讓學生能以多元的視野認識海山地
              區的人文藝術與文化史蹟,並培養現實關懷與社
              區服務的公民實踐能力。
               2015 年,人文學院協助成立校級「海山學研究
              中心」,透過海山地區歷史文化的整理,提供城
              鄉發展、族群共榮的經驗以供借鑑,並成為在地
              中小學鄉土教材以及文創資源的寶庫。2018 年又
              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緊密結
              合人文素養及社會價值,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以學生為本的國際移動
               國際連結方面,本院各系每年都有 12-15 位學
              生參與國際交流活動,足跡遍及中國、香港、日
              本、新加坡等地。近年歷史系更開展以學生為主
              體的雙向交流主題工作坊,此外,民藝所推出
              「國外田野調查獎勵」計畫,每學期獎勵兩位學
              生至海外從事田野調查、師培中心執行教育部海
              外教育見習課程,寒暑假赴日本中學交流見習,
              都拓展學生國際移動力。

              允文允武的 π 型人才
               人文學院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加強培養第二
              專長,約 70% 學生修習雙主修、輔系,學院也
              特別重視學用合一,除一般實習,更設計「專業
              實習」課程,與畫廊、博物館等機構合作,以專
              案導向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全方位實務能力。

               此外,中文系成年禮、應外系年度公演、歷史
              系國際交流主題工作坊、師培中心教學共備等,
              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透過做中學鍛鍊完成的特色
              活動。
               教育非一蹴可幾,人文人才養成更需要長期、
              持續不斷投入資源,一點一滴灌溉照顧才能逐漸
              茁壯。二十年下來略見小成,期盼經過時間的積
              累及師生攜手努力,小樹苗能有枝葉茂盛、繁花
              似錦的一日。









 66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67
                                                                                                         67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