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2018spring
P. 14
A034
形制 全球國際知名畫家 畢卡索 愛戀 名畫
畫心尺寸 : 64.5 × 47 cm
估價待詢
談起藝術家畢卡索,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論熟悉現代藝術史與否,他那充滿變化及強烈個人
風格的作品,已在世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他的繪畫不斷創新,二十世紀主要畫派、藝術主義中幾乎
都有他開創性的參與軌跡,被公推為上個世紀最優秀的天才藝術家。
畢卡索創下無數個第一的紀錄,至今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身故後的遺產稅,凌駕所有藝術家
之上;而他的風流韻史不斷,將情愛轉為創作的動力;另外儘管他已離開人世將近三十年了,Picasso
這個名字是網路中,高居藝術家被查詢次數的榜首,領先第二名的梵谷。在實體藝術市場上,他的作
品價格雖然尚無法超越梵谷的傳奇,但全球拍賣史上最高價的前 20 幅的繪畫作品,截至目前為止,單
他一人就囊括了 10 幅紀錄,看來「畢卡索」這個名字還在不斷改寫歷史紀錄呢!
1881 年 10 月 25 日,畢卡索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小鎮馬拉加(Malaga),父親是美術教師,幼年時
在父親的指導下,即展現了不凡的才能,據說畢卡索從小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喜歡塗鴉,學會的第
一個字是「鉛筆」(lepiz)。十歲時隨家人搬家,進入美術中學就讀。1895 年全家遷往巴塞隆納,
畢卡索在此學習到由法國及北歐傳入的美術新思潮,如印象主義、象徵主義、自然主義等,受到極大
的震撼,因而激勵他在一句法文都不會說的情況下,1900 年短暫前往巴黎一探究竟。次年他再度前往
巴黎,後來定居在蒙馬特區的洗濯船。他對塞尚、梵谷、羅特列克、高更等後印象派藝術大為折服,
也開始他在巴黎藝壇的耕耘。天資聰穎的畢卡索很快地在巴黎嶄露頭角,不斷進行藝術的探索,發展
出許多階段性風格,在美術史家的分析中,其作品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一、「藍色時期」(1900-1904),自我生活的窮苦,加上友人自殺的陰霾,牽動了畢卡索的情感,
專注於描繪巴黎低下階層如乞丐、娼妓、病童、饑民等悲慘生活,作品色調以憂鬱的藍色為基調。
二、「粉紅時期」(1905 - 1906 ),描繪馬戲團雜耍表演以及喜劇演員的容顏,已無藍色時期的憂傷,
有了愛情也使得作品的色彩趨於柔和,帶有神祕味道。
三、「立體主義時期」(1907-1917),在非洲木雕藝術的靈感來源下,以及師法塞尚將自然界的一
切分析為類似圓球、立錐體、圓柱形的形式,將繪畫拆解成精細複雜的語法,再重新編組,以平面空
間創作三度、四度的立體效果 , 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即是《亞維農的少女》(1907 年作)(紐
約現代美術館收藏)。
四、「新古典主義時期」(1918-1923),在芭蕾舞者情人的影響下,與時尚界交往,轉而嘗試羅馬
藝術的簡樸、和諧的古典形式,代表作為 1922 年的水粉畫《海灘上奔跑的女人》(巴黎畢卡索美術館
收藏)(Deux Femmes courant sur la plage, 1922, gouache oncontreplaque),以及油畫作品《梳
妝》,同樣也是完成於 1922 年。
五、「變形時期」(1924-1936),由於婚姻觸礁,生活苦悶,轉而採行超現實主義形式,並嘗試加
入抽象的風格,代表作如 1932 年的《拿花的女人》(巴塞爾拜耳基金會畫廊收藏)。
六、「戰爭前後時期」( 1937 - 1946 ),祖國西班牙發生內戰傷亡慘重 ,畢卡索以繪畫表達對戰爭
的批判,最重要的創作《格爾尼卡》(1937 年作)(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藏品)。
七、「晚期作品」(1946-1973),畢卡索晚期也嘗試陶藝創作,戀愛仍是他繪畫的能量來源,完成
不少描繪情色的作品,風格蠻橫強勢,讓大眾擔心,但近來這些晚期作品被視為主導 1980 年代前半期
風騷的「新表現主義」的先驅。
92 歲的人生,畢卡索的藝術創作非常多元,除了油畫創作之外,在素描、版畫與雕塑方面,都有不凡
的表現,他以一人之力完成無數膾炙人口的傑作,幾乎和 20 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同步,畢卡索的確是
上個世紀的首席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