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25
P. 30
黃先生全家務必搬離,另擇新居。這些剛在安
亭路逗留了一年多的“稀客”,又將跟隨主人
踏上遷徙之路,尋求新的歸宿。
1950 年夏,虹橋路黃家大宅被征用,裝載
有中山陵、紀念堂、紀念碑等建築圖紙、照
片, 以及呂彥直的圖書資料的大木箱,幾經搬
遷,最後搬到了永福路72弄1號。沒有地方存 黃檀甫夫婦帶著孩子住進了永福路 72 弄 1 號.
放的圖書箱子,只能拼成長方塊,鋪上被褥當
床使用。 1960年,黃家經濟狀況益發艱難,黃師母
這中間,黃家還曾住過安亭路 81弄10 號。 思之再三,決定忍痛出售《四庫全書》了。某
這棟大宅曾是馮玉祥將軍宅。黃檀甫的真裕地 日位於福州路的上海舊書店派了一位資深的老
產公司是此宅代持人。順帶介紹黃檀甫夫人黃 鑒定師敲開了永福路黃家的門,逐一檢查了保
振球,她是馮玉祥夫人李德全的學生。 存完美的四個1m X 1m X 1.5m大洋松木箱子中
的《四庫全書》,大喜。回店向“領導”如實
黃振球出身名門,她祖父黃開甲是1872 年
中國首批官派美國的 30名“留美幼童”之一, 匯報以後,店方請示了上級領導,決定收購。
1904 年黃開甲任“大清帝國參展團”副都督 店方來拖運書籍時,自然也見到了其它眾多同
(副團長,都督是皇族),他將膾炙人口的中 款的洋松木箱,臆測里面藏有“古籍珍本”。
國民歌“茉莉花”帶往在美國聖路易市舉行的 老店員由於工作出色,收購到了珍貴古籍,受
第四屆“萬國博覽會”(世博會)演唱,從此 到了領導的表揚。自此,老先生經常電話黃家
唱響全世界。 是否還有古籍可出售?最後提出可再次上門開
箱“驗貨”,“按質論價”。黃妻明白到對方
1947年,黃檀甫先生受馮玉祥將軍夫人李 誤會了,據實相告,箱內裝的是建築圖紙,非
德全之托,幫助馮玉祥將軍及時更改了上海安 古籍也。老店員認為圖紙沒有收購價值,不妨
亭路宅邸產權,避免了被國民黨政府沒收的噩 拿到廢品站出售,還能換幾個錢。聽了對方的
運。新中國成立以後,黃先生將此花園洋房 回答,黃妻就將黃檀甫收藏的部分圖紙分幾次
“完璧歸趙”(來源:走近黃檀甫:中山紀念 拿到就近的五原路廢品收購站試探性地變賣
建築檔案浮沈)。 了,其中就包括廣州中山紀念堂、紀念碑的建
1951年,李德全將房產捐獻給了國家。同 築圖。某日,上海檔案館的一個老館員偶經廢
年 8 月,上海常熟區(後改為徐匯區)房管部門 品站發現了這批珍貴圖紙,向領導請示以後,
的工作人員,帶了陳毅市長的批覆件正式接管 接受廣州檔案館的委托,以雙倍的收購價 200
了安亭路 81 弄 10 號(解放後,門牌號碼由10 元向廢品站回購了這批“廢品”,送往廣州檔
號改為 5 號),該房屋成了國有資產。政府將 案館。當年,200 元錢可不是個小數目。盧潔
此房屋分配給了上海衛生系統某位首長居住, 峰考證,上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呂彥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