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學習檔案-37
P. 62

2.  四眼井



                   建立於明代初葉,四眼井原是一口大井,出水量多,為避免民眾取水


                   時不慎跌落入井中,早年以六塊花崗石條覆蓋,並用紅磚砌緣,但先



                   前整修時已經改為水泥粉刷,再用花崗石環收編。因此形成四個圓形


                   的取水口,方便同時提供四位民眾取水,因構造十分奇特,因而被稱



                   為四眼井,也是馬公最古老的水井。


                   3.  天后宮



                i.      建立: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文獻可考隨著「沈有容諭退紅毛


                        番韋麻郎等」石碑出土,最早建於西元 1604 年(明萬曆 32 年)



               ii.      登錄古蹟等級:


                        國定一級古蹟(1983 年 12 月 28 日)



             iii.       早稱:


                        娘娘宮、天妃宮、娘媽宮、媽祖宮或媽宮



               iv.      確定命名:


                        1683(康熙 22 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攻台,在澎湖擊敗由



                        劉國軒率領的明鄭海軍主力,明鄭隨後便即投降。施琅將勝利歸


                        因於媽祖庇佑,並奏請康熙皇帝敕封其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



                        慈天后」。清廷在 1684(康熙 23 年)准奏,並且派禮部郎中雅虎


                        專程來澎湖致祭,將媽祖封為天后,並改天妃宮為天后宮。



                                                            19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