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图解猪病防治
P. 40

单元七  李氏杆菌病


                    李氏杆菌病(Listeriosis)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畜、禽、啮齿动物和人的一

               种散发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家畜和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产;
               家禽和啮齿动物则表现为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此外,还能引起单核细胞增多。本病是
               一个很常见的病,但没有引起重视,通常被诊断为猪链球菌病。
                    【病原】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的小杆菌,在抹片中单在,或两菌呈“V”

               形排列,无荚膜,无芽孢,有鞭毛(图 1-107,图 1-108)。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形成露滴状小菌落,有 β 溶血。现在已知的有 13 个血清型和 11 个亚型。
                    本菌抵抗力不强,在土壤、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对食盐耐受性较强,在 20%食盐溶

               液中存活很长时间。65℃经 30~40min 才能灭活,巴氏消毒法和一般消毒剂可将其杀死。
               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硫酸新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




















               图 1-107  李氏杆菌培养物(革兰氏染色)  图 1-108 李氏杆菌(脑组织触片  美兰染
               色)
                    【流行病学】

                    易感性  本菌可致多种畜禽发病。哺乳动物中以绵羊、家兔、猪较多,牛、山羊次
               之,马、犬、猫很少;在家禽中以鸡,火鸡、鹅较多,鸭较少;啮齿动物特别是鼠类也
               易感,且常成为该菌在自然界中的贮存宿主。各种年龄动物都可感染发病,以幼龄较易
               感,发病急,妊娠母畜也易感染。人也可以感染发病。

                    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可从粪、尿、乳汁、流产胎儿、子
               宫分泌物、精液、眼鼻分泌物以及污水、土壤、垃圾中分离到该菌。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能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受损伤的皮肤感染。
               易感猪接触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可能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吸血昆虫也起媒介作用。

                    流行特点  呈散发,偶尔呈暴发流行,病死率很高。主要发生于冬季或早春,冬季
               缺乏青饲料,天气骤变以及内寄生虫或沙门氏菌的感染等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临床症状】分为败血型、脑膜脑炎型和混合型。

                    1.败血型  多发生于仔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口渴;有
               的表现全身衰弱,僵硬,咳嗽,腹泻,皮疹,呼吸困难,耳部和腹部皮肤发绀。病程约
               l~3d,病死率高。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


                                                            39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