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图解猪病防治
P. 46

致乳猪死亡率升高;交配时,公猪可通过被血污染的精液传染给母猪。

                    流行特点  本病的隐性感染率极高,常达 90%以上。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各种因
               素以及其他传染病会导致本病暴发。本病可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大肠杆菌
               病、弓形虫病、副伤寒、圆环病毒病以及猪瘟等并发。
                    【临床症状】潜伏期,在人工感染的切除脾脏的猪中,本病的潜伏期平均为 7d。

                    母猪  怀孕母猪在临产前后发生急性感染,表现厌食、发热(40~41.7℃),乳房
               以及外阴部水肿。分娩后母猪极度虚弱,产乳量低,母性缺乏,所产仔猪腹泻、发育不
               良,呈贫血状态,以致仔猪成活率极低。母猪分娩后逐渐痊愈。
                    慢性感染母猪可表现繁殖障碍,如不发情或发情延迟,受胎率低,产弱仔等。

                    哺乳仔猪  表现为皮肤和黏膜苍白,黄疸,发热,体质虚弱,腹泻。哺乳前期,虽
               然通过注射铁剂以补充铁质,但仔猪仍然呈贫血状态。发病后 1 至数日死亡,或抵抗力
               降低而易染其他疾病,一旦继发或混合感染损失更加严重。

                    断奶仔猪  断奶应激、互相殴斗、饲料更换均可诱发急性临床型嗜血支原体病。病
               猪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苍白,黄疸,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常因继发其他疾病
               而死亡(图 1-123,图 1-124,图 1-125)。
                    生长-肥育猪  发病初期皮肤潮红,耳部最明显,耳朵表皮易脱落。发热、体温高
               达 40℃以上,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粪干,尿黄或渐呈茶色(图 1-126,图 1-127,图

               1-128)。慢性病猪表现皮肤苍白,消瘦,有时出现麻疹样皮肤变态反应。发病率高而死
               亡率低。


















               图 1-123  眼结膜、皮肤黄染       图 1-124  病猪皮肤黄染























                                                            45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