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图解猪病防治
P. 52

【流行特点】

                    弓形虫生活史比较复杂,全过程需要两个宿主,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兼中间宿主。
               哺乳动物、鸟类和人等都是弓形虫中间宿主。
                    弓形虫在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重复几次裂殖生殖后,形成大量的裂

               殖子,末代裂殖子重新进入上皮细胞,经过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卵囊随粪便排出
               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经过孢子化发育为感染性卵囊。动物吃
               了猫粪中的感染性卵囊或吞食了含有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的中间宿主的肉、内脏、渗出
               物和乳汁而被感染。速殖子还可通过皮肤和鼻、眼、呼吸道黏膜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
               染胎儿,各种昆虫也可传播本病。在中间宿主各脏器的有核细胞中进行无性繁殖,形成
               滋养体和包囊。在宿主细胞内有大量的裂殖子,见于慢性病例的脑、眼和肌肉。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虫体的不同阶段,如卵囊、速殖子和包囊均可引起感染。猪通
               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中的卵囊或食入其它动物组织中的包囊而感染。临床期患畜的

               唾液、痰、粪、尿、乳汁、腹腔液、眼分泌物、肉、内脏、淋巴结及急性病例的血液中
               都可能含有速殖子,如外界条件有利其存在,猪就可以受到传染。
                    病原体也可通过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
                    目前,弓形虫病在我国主要是隐性感染,感染猪一般见不到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
               测阳性率较高(母猪的阳性率平均超过 50%),尤其是妊娠母猪的隐性感染常导致流产。

                    弓形虫病的发生不受气候的限制,但以夏、秋季节发病为多,这可能是夏秋季节的
               气温和湿度条件更适合于弓形虫的卵囊孵化。
                    【临床症状】主要引起神经、呼吸及消化系统症状。

                    根据感染猪的年龄、弓形虫虫株的毒力,弓形虫感染的数量以及感染途径等的不同,
               其临床表现和致病性都不一样。
                    急性型  一般猪急性感染后,经 3d~7d 的潜伏期,呈现和肠型猪瘟极相似的症状。
               体温升高至 40~42℃,稽留 7~l0d,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至废绝,但常饮水,伴有
               便秘或下痢,有时带有黏液和血液。后肢无力,行走摇晃,喜卧。鼻镜干燥,被毛逆立,

               结膜潮红。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出血点(图
               1-143,图 1-144,图 1-145,图 1-146)。严重时呼吸困难,呈腹式或犬坐姿势呼吸,并
               常因呼吸窒息而死亡。

                    急性发作耐过的病猪一般于二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及后躯麻痹、
               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
                    怀孕母猪若发生急性弓形虫病,表现为高热、废食、精神萎顿和昏睡,此种症状持
               续数天后可产出死胎或流产,即使产出活仔也会发生急性死亡或发育不全,不会吃奶或
               畸形怪胎。母猪常在分娩后迅速自愈。

                    慢性型  病程较长,表现厌食,逐渐消瘦、贫血。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后肢麻痹。
               有的生长缓慢,成为僵猪,并长期带虫。个别可导致死亡,但多数可耐过。









                                                            51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