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猪场生产管理手册
P. 129

当猪群中一部分、大部分乃至全群同时或相继发生,在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上
                 基本一致的疾病时,即可考虑群发病。

                      ①症状鉴别诊断   症状鉴别诊断是以主要症状或体征为线索,将许多相关疾病
                 联系起来,为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②病变鉴别诊断   病变鉴别诊断是通过剖检,以基本病变为线索,将若干相关
                 疾病串在一起,再逐步把它们区分开来。病变鉴别诊断法和症状鉴别诊断法相辅相
                 成,是猪病鉴别诊断常用方法。

                      ③病性论证诊断   猪群发病在经过大类归属诊断,症状鉴别诊断和病变鉴别诊
                 断之后,还必须完成诊断的终末程序—病性论证诊断。


                       3.病理剖检诊断



                      (1)猪剖检器械和消毒药的准备

                      器械:剥皮刀、解剖刀、手术刀、外科剪、镊子、骨锯、斧子、磨刀棒、量杯、
                 搪瓷盘、桶、酒精灯、注射器、针头、广口瓶、高压灭菌器、载玻片、灭菌纱布、
                 脱脂棉花等。

                      药品:2%碘酊、70%酒精、0.1%新洁尔灭等。

                      其他:毛巾、脸盆、工作服、口罩、帽、胶鞋、乳胶手套、肥皂。
                      (2)猪的尸体剖检方法


                      ①了解病史   在进行尸体剖检前,先仔细了解死猪的生前状况,主要包括临床
                 症状、流行病学、防治情况等。通过对病史的了解,缩小对所患疾病的怀疑范围,
                 以确定剖检的侧重点。

                      ②尸体外部检查   猪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
                 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包括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及
                 腐败等。正确地辩认尸体的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是生前的病理变
                 化。检查顺序是从头部开始,依次检查颈、胸、腹、四肢、背、尾、肛门和外生殖
                 器等。

                      ③尸体剖检方法   剖检多采用仰卧位。为了使尸体保持背位,需切断四肢内侧
                 的肌肉和股关节的圆韧带,使四肢平摊在操作台上,使尸体保持背位,然后再从颈、
                 胸、腹的正中切开皮肤进行剖检。

                      a.皮下检查   检查皮下有无充血、炎症、出血、淤血、水肿等病变,并观察皮下
                 脂肪组织的多少、颜色、性状及病理变化等。检查体表淋巴结的大小、颜色,有无
                 出血、充血,有无水肿、坏死、化脓等病变。对断乳前小猪还要检查肋骨和肋软骨
                 交界处,有无串珠样肿大。

                      b.关节肌肉检查   在剥皮后检查四肢关节有无异常,同时检查骨骼肌的色泽、硬
                 度、有无出血、变性、脓肿及萎缩,并检查肌间结缔组织的状态。


                      c.淋巴结检查   注意下颌淋巴结、颈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
                                                            98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