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SAUSAGE工程案例集
P. 11
结论:
1)在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及大变形的条件下,在 6)由于加强层位置结构刚度突变,应力集中现象明显,钢管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终仍能保持直立,满足“大 砼柱在加强层上下层位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针对该部位予以
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加强后,钢管砼柱的损伤可得到有效减轻;
2)主体结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 X 向 1/72、 7)加强层上下弦楼板局部部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受压损伤,
Y 向 1/66,满足规范 1/50 的限值要求; 需要在设计中针对性的予以配筋加强;结构北侧和东侧的楼梯间凸
3 ) 大 震 弹 塑 性 时 程 分 析 首 层 剪 重 比 约 为 出结构平面,在大震作用下由于鞭梢效应,楼板应力集中,损伤较
10%~13%,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下,首层 X 向、Y 为严重,在设计中需予以针对性的配筋加强;
向剪力与大震弹性时程分析结果的最小比值分别为 8)斜撑损伤主要集中在结构下部,其他部位未见明显损伤;
0.668、0.766; 腰桁架未出现塑性应变,说明其承载力储备较高;
4)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分布曲线总体较为 9)楼面梁系出现塑性应变的部位处于于内部框架支撑筒内,
光滑,在加强层处有明显缩进,说明加强层对减小结 发挥了类似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连梁的耗能作用;结构外围框架梁
构弹塑性位移反应具有明显效果; 均处于弹性,说明外框架在大震作用下的承载力仍有较大富余,可
5)由于强震损伤积累,结构刚度减小,其地震 以起道抗震二道防线的作用。
响应也减小,因而弹塑性结构位移反应小于弹性结果, 综上所述,本结构抗震性能良好,满足了规范“大震不倒”的
弹塑性结构各层剪力反应均小于弹性结果。结构顶点 要求,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主要结构构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位移时程曲线对比也表明弹塑性下结构的位移响应小 基本满足了预设的性能目标。
于弹性结构,且弹塑性下结构存在一定的位移反应滞
后现象。
8
领先一步,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