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货币的真相
P. 129
英镑集团建立后,1933 年美国与菲律宾、加拿大以及中南美洲于 1934 年建立美
元集团。随后,法国与其殖民地建立了法郎集团。
至此,国际货币制度四分五裂。
这种货币集团又被称为通货区域、通货集团,由若干国家组成的区域;,世界分
成不同区域,每个区域内资源具备高度的流动性,而区域间则缺少流动性。各地区采
取不同的货币单位之习俗,起源于 18、19 世纪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以扩展势力,各
宗主国要求殖民地使用该国货币,并在当地设立金融机构,以融通殖民地与宗主国之
间的贸易,等到殖民地纷纷独立后,其与原宗主国贸易时,仍以母国货币为交易主体。
货币集团内部以一个主要国家的货币作为中心,并以这个货币作为集团内部的储
备货币以,进行清算,集团内部外汇支付与资金流动完全自由,但是对集团外的收付
与结算则实行严格管制,常常要用黄金作为国际结算手段。各货币集团内部的货币比
价、货币比价波动界限以及货币兑换与支付均有统一严格的规定;对集团外的国际支
付则采取严格管制;;集团之间可谓壁垒森严,限制重重。
于是乎,原本为了打破金本位制下的货币供应不足而加在贸易上的枷锁,很快又
换了另一种面目卷土重来。这个时期,各个货币集团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相让,
谁都希望自己获得世界贸易的核心结算货币地位,复杂的结算体系以及不稳定的汇率
使得贸易的发展日益受到严重的阻碍。
前面我们提到过,早在 1933 年 6 月,66 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
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货币冲突与贸易保护叠加在一起,使得世界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如此背景之下,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逐渐相互靠拢,形成法西斯集团;
而垄断了国际市场、,资源相对雄厚的英、美、法面临着德日等国家的争夺,逐渐捐
弃前嫌,于 1936 年秋分别签证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保证
并且呼唤世界各国,不要因当年所爆发的法国货币贬值而引发新的汇价贬值竞争。
其后不久,比利时、荷兰及瑞士三国亦声明遵守此项原则,暂时缓和这六个国家
国内及相互之间的经济矛盾。不过,由于这六国集团内的约束并不能普及世界各国,
并且也没有形成共识,德、意、日等轴心国在经济政治各方面又与之对立竞争,使这
两个协定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客观来说,两个协定一定程度上调节了英、美、法三国之间的经济矛盾。德日意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