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货币的真相
P. 66

属于正常现象,但由于磨损之后货币重量减少,实际流通中的货币质量就会下降。

                        这给投机者制造了机会,投机者可以将流通中未磨损的足值货币熔化后换回黄

                   金、白银或者外国货币,这样一方面投机者牟取了暴利,另一方面流通中的足值货币
                   大量减少,直接的恶果是通货陷入紧缩,对外贸易因而受到严重影响。

                        第六,打磨硬币牟取私利的现象普遍存在。1660 年以前,英格兰的货币都是手

                   工生产的,同时代的人称之为“锤打而成的货币”。虽然 1662 年皇家铸币局为打击

                   这些被称为“大剪刀 clippers”的投机者而引入机械化生产,而且硬币边缘铸造成

                   锯齿状(serrated edge),但无济于事,既无法避免自然磨损,也无法区分故意打

                   磨和自然磨损。

                        第七,造假充真,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英格兰和其他地方普遍存在通过镀银或者

                   掺铅的方式造假,制造具有貌似真币但其重量或者纯度都大为降低的假币。

                        第八,造币者充当了“造假者”的角色。虽然英格兰实施严格的控制,但是很多

                   造币厂仍然违反规定铸造含量不足的钱币。造币者这种造假行为被称之为“降低硬币

                   成色”。

                        降低成色有两种形式,最为主要的就是通过征收“铸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

                   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
                   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具体做法就是发行更多单位的货币,但铸币用的贵金属


                   数量却不变。
                        1526—1546 年之间,当时正是法国-西班牙战争时期,亨利八世(英文:Henry

                   Ⅷ,1491 年 6 月 28 日—1547 年 1 月 28 日,是都铎王朝第二任君主)以不同幅度分若

                   干次将金价从每金衡制磅 24 英镑上升至每金衡制磅 30 英镑,银价从每金衡制磅 2

                   英镑上升至每金衡制磅 2 英镑 8 先令。

                        利用铸币税掠夺财富的恶果就是短期的通货膨胀、长期的通货紧缩。由于铸造货

                   币是一种特权,当时只有王公贵族拥有铸币的权利,事实成为当权者搜刮民间财富的

                   一种较为隐蔽的途径。

                        由于上述四个问题尤其是第四个问题的存在,不足值的货币甚至大量假币大量进

                   入流通领域,并且人们普遍按照面值来接受货币,于是出现格格雷欣法则,即在实行

                   金银双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

                   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




                                                              66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