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黑龙江粮食
P. 27
Thematic Report / 专题报道
景好、投资额度大、利润效益高、 依托建三江和周边市县共种植水稻 准化水平,大规模引进和机械更
辐射能力强的精深加工项目。先后 面积2000万亩、粮食产量200亿斤的 新、配套,全局农机总动力已达到
有北大荒米业、建三江米业、中储 优势,建设稻米交易中心项目,实 216万千瓦,农业田间生产综合机械
粮、中粮、益海、五峰米业、响水 现稻米产、加、销集团化运作,打 化率达到98.5%。在全国率先大面积
米业等一批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围 造全国粳稻贸易中心。 应用水稻侧深施肥、超早钵育、覆
绕提升“北大荒•建三江”品牌,管理 打造全国粳稻研发中心。建三 膜、机插等先进技术,全国水稻栽
局成立粳米系列产品研发机构和产 江管理局与中国农大、东北农大、 培首席专家凌启鸿称赞建三江“创寒
品质量检验中心,建立企业资源信 内蒙古农大、华中农大分别签署战 地稻作之最”。
息库,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为企 略合作协议,为粳稻产业发展提供 面 对国 家政 策调 整和 市场 挑
业提供投资分析、管理咨询、营销 智力支持。管理局与华中农业大学 战,管理局及早布局、把农业供给
服务。农场安排3600万元技改资 生命学院和国家分子性状改良重点 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到生死存亡的高
金,在15个园区中各选一至两家成 实验室合作,开展“空育131”品种抗 度超常规推进,邀请北京大学编制
长型企业进行技改,水稻精深加工 稻瘟病性状改良合作项目,不断提 《建三江管理局建设现代农业航母
能力达500多万吨。 高预防和抗击“稻瘟病”的能力。与中 实施方案》,实施品质、品牌、特
建三江管理局加快推进工业化 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高产高效现代 色战略,做到“三转两调四结合”,运
进程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体系, 农业研究与示范基地,吸纳了该校 用8膜覆盖、超早育苗等先进技术,
聘请北京大学专家对全局工业和经 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院、理学 在第三积温带成功种植第二积温
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进行规划,工业 院、信息与电气化工程学院以及东 带、第一积温带水稻。以中高端市
式化栽培、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 对国内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础设施建设。投入1亿元,建立高标 生产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北农大、扬州大学等研究人才。 场为主,强化营销手段,发展订单
务、产业化经营;发展六大产业: 新机遇、新挑战,管理局党委瞄准 准良繁田25万亩,生产优质品种5万 打造全国粳稻贸易中心。让“北 管理局成立粳米系列产品研发 农业。运用集团和私人定制营销、
现代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现 世界稻米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提 吨,100%统一标准化包衣供种;全 大荒•建三江”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 机构和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大力开 现场采摘、现场加工、烹饪等体验
代物流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 出,要着力打造全国粳稻种植、加 面应用水田41项实用新技术,水稻 界。建三江管理局与黑龙江省粮食 发米粉、营养糙米、发芽米、淀粉 式展示性营销、众筹和“互联网+”等
业、文化产业:打造六大体系:科 工、贸易、研发“四个中心”,把建三 生物硅肥应用面积40%。水稻生产突 局、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等单位合 糖、米蛋白、脱色剂和硅胶等高端 方式,培育壮大种植、加工、销售
技支撑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灾害 江建设成为全国农区最具经济发展 出抓农时、抓标准、抓创新、抓节 作,连续举办“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 产品,引导加工企业超越低层次的 三支队伍。成立企业市场营销协
防控体系、市场预测体系、市场营 活力、最具人居生态环境优势、最 水、抓组织、抓程序、抓领导到 合作洽谈会”和“北大荒稻米节”,让 短期价格竞争,注重新工艺的使 会,举办了6届“中国绿色米都•稻米
销体系、对外出口体系;提高六个 具产业发展优势、最具经济竞争力 位。 粮食主销区经营者与生产基地直接 用、新产品的研发。 节”,全局订单种植面积达到40%,
能力:政策执行能力、快速反应能 的地区之一。 打造全国粳稻加工中心。管理 面对面对接,提高客商对建三江水 在新的形势下,建三江管理局 种加一体化种植特色糯稻面积70万
力、粮食生产能力、引资融资能 打造全国粳稻种植中心。粳稻 局党委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 稻质量、规模的感性认识,极大扩 着力发展生态农业、数字农业、旅 亩,在国内赢得话语权。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 市场竞争、挑战和新的需求,建三 定了研、产、加、销、储等全方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食品生产 农产品质量追溯面积100万亩。新建 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特色农产 力、城市承载能力、市场掌控能 种植是全局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做强粳稻米产业精深加工作为新的 大了建三江粳稻米产品的知名度和 游观光农业,引进并运用了航天育 建三江管理局尤其注重依托得
说,建三江是我国水稻特别是粳稻 江管理局的负责人意识到只有靠发 的生产标准体系。 基地”建设,建三江管理局还实现了 14个农场级工业园区,拥有当今世 品。 力;发挥六个作用:探索现代农业 管理局党委提出“完成播种面积1100 增长点。依托全国最大的优质粳稻 美誉度,发展会展经济产生了前所 种生物技术、3S、4G物联网技术、 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强生态
增产潜力最大、开发前景最好、提 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 目前,全局以水稻为主栽作物 “从种植开始,经过收、储、加、销 界最先进的现代化大米、稻谷油精 中国水稻所所长程士华称赞: 发展模式、提供现代农业经验、培 万亩、粮食总产135亿斤、农业人均 生产基地原料充足的优势大力实施 未有的“经济拉动效应”和“磁场聚集 信息化集成技术发展数字化农业; 文明建设,累计人工造林绿化面积
供粳稻商品粮最多的主产区,是我 业、生态农业,才能提升自身的竞 的无公害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 环节”的全程质量可追溯系统,提高 深加工生产线142条,年加工能力达 “神奇的黑土地,神奇的三江人,神 育新型农民、展示发展成果、巩固 收入3.3万元”的目标。实施农业全方 “强工战略”,确定以建三江省级经济 效应”。 率先建起一千公里科技示范带、16 135万亩,栽植绿色通道1680公里,
国绿色现代化生产的基地和样板。 争力。 亩,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和监管 500多万吨。并建有完善的物流运输 奇的优质米”! 产粮大局地位、提供绿色有机食 位升级工程。加大管理力度,提高 开发区为龙头,加快14个农场级工 构筑物流大通道,拓展贸易大 个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国农科院、 建成垦区最大的骨架公路绿化工程,
所以,建三江管理局制定了严 称为全国第一大无公害生产基地, 能力。 体系,开通铁海联运大通道。绿色 品。通过提高水稻加工总量和达产 科技措施的到位率,提高标准化水 业园区建设,抓基础、上技改、提 市场。铁道部运输局批准建设建三 中国农大、华中农大、沈阳农大、 获得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先
标准化理念,整体推进,全程覆盖 格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绿色农业的生 八五九、胜利、前进等农场绿色有 目前,建三江管理局在全国农 生态环境优良。境内人口密度低, 领跑大农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率,力争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百亿元 平,确保绿色粳稻米高产、优质、 规模、增效益、快发展的工作思 江粮库有限责任公司集装箱受理 八一农大等多所院校开展了产学研 后建起了洪河、挠力河、勤得利等
产管理。在“全作物”方面,制定了无 机食品基地通过了美国oivt、日本 区第一个实现全企业、全面积,全 空气清新,山清水碧,空气质量达 以上,实现粮食增产、农业提质、 高效;围绕提高水稻的抗灾害能 路。先后投入上亿元用于工业园区 站,开通建三江至营口港铁路集装 合作。张启发、陈文福两位中科 四个国家和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建三江管理局逐渐把农业标准 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20余种农 jona、欧盟bcs质量体系认证。除此 过程通过国际质量管理ISO9000和国 国家一级标准,环境无任何污染。 建设国家级绿色稻米产业核心 企业增效,产业延伸。利用建三江 力,在栽培上靠品种抗灾害,选择 的道路、供电、照明、绿化等基础 箱运输业务,投资6000万元,建成 院、工程院院士为局农业现代化建 被誉为“亚洲之肾”和“东方白鹳之
化的理念推进到位。通过制定实施 业生产操作规程;在“全面积”方面, 之外,建三江还先后被命名为“国家 际环境管理ISO14000双认证,在黑 率先在全国农业企业中开展了 区。用现代物质装备、用现代科技 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政策,完善提高 “空育131”抗冷害品种,采用农业防 设施建设,使工业园区的承载能 后可实现年发货量100万吨以上。同 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通过工厂 乡”。2005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
标准,统一、简化、优选,使生产 制定了耕作、轮作、施肥、植保、 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 龙江省第一个全面积推进无公害产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 改造、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用现 工业园区建设,打造铁路沿线稻米 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防治水 力、辐射能力、支撑能力迅速提 时,引进大型公路物流公司为配 化智能化集中浸种催芽,在全国率 范局。2010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建
全过程纳入标准管理的轨道,从而 灌溉、良种标准;在“全过程”方面, 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产 品产地一体化认证,在全国农区第 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代服务体系保障、用现代新型产业 加工产业集群。延长水稻产业链 稻病害;采取培育壮苗,强化栽培 高。 套,建立区域最大型货物物流中 先实现100%统一供应芽种。2010 三江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专
获得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效 针对春播、夏管、秋收等农业生产 业专家委员会认定为“国际绿色产业 一个实现“农场群”整体农产品追溯。 2010年7月22日,“建三江大米”被国 发展、用现代区域共建拓展来缔造 条,开发营养米、米粉、营养糙 措施,合理施用氮肥,合理灌溉, 以 建规 模以 上龙 头 企业 为重 心,并逐步向管理局中部和东部延 年,建三江农业科技园区代表我省 家认证。全局上下,凝心聚力,精
益。 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了50余项全过 示范区”,2006年4月27日被中国粮食 目前已经实现绿色食品认证面积800 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地理标志保 “绿色水稻产业王国”。推进六化进 米、发芽糙米、大米淀粉、淀粉 增加晾田次数。夯实农业基础,总 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新 伸,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整合, 参评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心打造“绿色米都”,让“东方第一稻”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农产品 程的生产标准;在“全方位”方面,制 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绿色米都”。 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0万亩, 护产品”,成为黑龙江垦区第一个获 程:市场化运作、机械化作业、模 糖、大米蛋白等产品。 投资27.1亿元用于机械设备更新和基 上、引进、改造、整合一批市场前 达到与区域进出资源的有效配置。 坚持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标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黑龙江稻米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