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106-1學習日誌
P. 67
本課程內容包含當代美學、藝術理論、當代台灣的視覺藝
術、文化產業與生活美學等社會相關議題。從全球文化與
知識的轉向、認知,到本土的藝術表現實踐,能進一步認
識台灣當代的藝術家與表現,並從中發現藝術創新與自我
認同。最後銜接到台灣目前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現況與美學
挪用的當代生產形式。
從當代藝術轉變的核心概念切入,討論內容包含:身體、
空間、時間、媒材(物質)、傳播接收、文化產業等相互
關係的探討。這些實質與抽象概念的衝突與差異,也隨著
藝術的生活化、世俗化而改變了藝術的外貌與樣態,並進
一步拆解、挪用、解構以重構先前藝術的權威、唯一與中
心的思想。這種藝術再建構的歷程,就是一種去中心、不
斷流變、多元的、生態的思想與認識過程。
後現代的藝術觀點,事實上是關聯了文化、創作者、受眾
與權力之間關係的位置與距離,它既是大眾的共同感受也
標示出了個體的認同與位置。尤其在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競
逐關係中,如何建立自我的認同與全球文化的定位,是當
前藝術教育的重要課題。經由對視覺藝術的重新認識、欣
賞與批評,認識外在媒介、權力的中介轉換和自身誤解的
想像投射,更是目前視覺藝術與社會關係的重要認知關係
與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