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奶奶
P. 18

永不止盡的懷念



            邱佩琳



            民國 69 年,田鈺帶我至家中見未來婆婆。她當時 47 歲,從玄關走到客廰,粉色花衣,嫣
            然對我微笑,笑起來貝齒一排,除了親切,更有说不出的熟悉感,當下已愛上她,這是我們

            婆媳緣份的開始。婚後同住 7 年,更知婆婆的持家大氣及對人的寬厚;她晨起必化好妝オ走
            出臥房,戴上簡單首飾,家居服多為外穿衣淘汰卻不失簡約。但陪公公外出飯局,則盛裝打

            扮,皮包鞋子必成套,回到家中親自擦拭鞋子且動作輕柔優雅,衣服則吊好吹風二天再收進
            櫃子。她愛惜用過的東西,因此衣服、包包甚至鞋子即使用過多年却依然如新。她勤儉自

            持,別人送禮之包裝紙,必妥善收好下次再用,婆婆有一固定空間放置包裝禮物的材料,有

            包裝紙,緞帶,蝴蝶結及剪刀。光學那固定禮物的蝴蝶結,婆婆耐心教我,至第 7 次才學
            會。而她回禮通常不是二色,就是四色,她常告訴我(吃人 8 兩,還人一斤),千萬不可占人

            便宜,或送人自己不愛的東西,通常客人送禮後留下小聊,回去不多時,婆婆禮物已送到,

            這就是她待人處世的原則。
            剛結婚時與公婆同住,每次吃飯,公公桌上定有婆婆準備的一杯水,一小杯威士忌,再加一

            條毛巾可擦汗。而到了端午節或尾牙時,公公定會興奮的告訴我,又可吃到婆婆包的粽子及
            陳家特有的潤餅菜。婆婆粽子是有名的,肉、香菇及蝦米皆先紅燒或炒好,最困難在一斤米

            對一斤花生,米浸泡半天後加紅燒肉湯汁,香茹水,蝦米水慢慢炒熟,最後再加上煮好的花

            生,很多公公的朋友逢端午節必指定要吃婆婆的粽子。潤餅菜是高雄陳家的傳承,土魠魚及
            肉,蝦仁皆切小丁炒熟,芹菜及蒜葉切碎炒七分再混入魚、肉、蝦仁及豆芽,以此作為主菜

            再配花生粉,香菜,海苔。吃過婆婆的粽子及潤餅菜後,外面餐廳所做皆無法比,至今公公
            過世近 30 年,我仍記得他吃完婆婆所包粽子,滿足開心誇獎的表情。

            公公是高雄陳家當地望族,家中有一廳堂,中間供奉佛祖,左為陳氏祖先牌位,婆婆是虔誠

            佛教徒,她常告訴我關於她婆婆教她的規矩,若家中逢端午節、七月半或過年必會拜拜。在
            娘家,我父母是拜三牲加簡單水果,而婆婆則是在佛堂祖先牌位前滿滿一桌菜,更细心準備

            咖啡及煙。廚房旁也會另外準備一桌拜土地公,一桌拜好兄弟。都是功夫菜,炸蝦,蔥烤

            排,麻油雞,蒸螃蟹,魚翅,炒麵。除夕夜佛祖廳堂最熱鬧,除了祖先牌位及佛桌前擺滿各
            式各樣甜點及水果外,也會準備一桌拜天公,婆婆用一絲不苟的態度表現對佛祖及祖先的尊

            敬,也見到一個家族的規矩、熱鬧、豐盛及典雅。
            常常從長輩口中聽到,婆婆誇我們做媳婦的多孝順,心中每每慚愧不已,我們和她住一起,

            從未多做家事或伺候她,出國回來買任何禮物,她總是誇獎及開心接受,做一點小事,她總

            當大事褒揚。反過來,我生小孩坐月子,她必定一天煮一隻麻油雞,囑咐我當日吃完,早上
            燉雞精,下午吃杜仲鴨再加上生化湯。孩子出生後,婆婆必依古禮,向我娘家報喜,小孩滿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