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春仔花-電子書_修訂0103
P. 3

壹、歷史沿革


                        纏花是一種結合了刺繡、剪紙和編織的手工藝,他的源起和發展脈絡在官

                   方的歷史資料上並沒有明確的相關紀載,但從部分的地方志、相關的民俗文化

                   及地方耆老的口述中,大致可以依稀推論出台灣最晚在清領時期就已經有了纏

                   花的手工藝足跡,在當時是屬於地區性的一項民間手工藝,而因很多泉州、漳

                   州移民而來台灣的,在風俗和生活習慣上面也自然而然承襲了福建地方。


                        一直進行普查工作的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發現,閩南婦女們經常在

                   髮間插著的春仔花發源地在翔安洪厝,而且廈門地區的纏花工藝產業目前還持

                   續存在著。

                        回溯台灣早期的婦女們,製作纏花對他們來說是閒暇時間的一種手工藝創

                   作,手藝靈巧者拿到市集甚至能販售作為貼補家用的副業,但為了降低同業的

                   市場競爭,製作的手法技藝皆是家族一脈相傳,不額外收徒傳授。


                        纏花開始廣泛盛行的時候是民國時期,婚嫁場合中必定看得到婦女將其配

                   戴其身,甚至於是日常生活中的點綴裝扮及廳堂中必備擺飾。

                        纏花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製作的特殊傳統手工藝,製作者也需要大量

                   的耐心和細心,隨著時代的演變,在繁忙的現代社會中,受到工廠大量生產塑

                   料花的優勢影響下,此技藝已瀕臨失傳。(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纏花工藝)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