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第一期党建月刊
P. 16
学思践悟
“
初心”到底什么意思?
赵金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初心”一词在我国历史文献中有“本意”的含义,指一个人做某件事情本来的意愿,
东晋史学家干宝在《搜神记》中就有“既不契于初心”一语。现实中,随着时间的流逝,
人们做某件事的初心往往也会渐渐淡忘,于是便有了贤哲之士“不忘初心”的提醒,唐代
白居易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中说:“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时
不忘记最初的心愿,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都有对这样意涵“初心”的阐释。佛教较早直接使用
初心一词,其意即初发心、初发意,强调知得要行,所谓“护念初发心”,即时刻保持、
呵护初念,没有此念,行动也就缺乏了指引,故后世在概括《华严经》思想时讲“不忘初
心,方得始终”。《道德经》对初心的解释有“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认为,道德
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始终怀有一颗率直、纯真、善良之心。
儒家在讲初心时已经超越了词语本身的意向,往往强调学者要能“求圣人之初心”,
体会古代圣贤创作经典、奋力实践的初心,只有理解了圣贤的初心,才能体悟圣贤的真正
意图,打通现实与历史,更好地实践。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爱国诗人文天祥,年幼时有一次看到家乡吉州学宫有乡贤欧阳
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这三个人均因生前的忠义之举而获得“忠”的谥号。年幼的文
天祥感慨道:“死的时候如果不能和他们并列,那就不是真男儿了!”这样一个信念伴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