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105年雙和癌症中心年報三校
P. 110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105年報 癌症中心年報
參、105 年食道癌診療指引遵循率
年度:2016 年
年度 預設遵循率 實際遵循率 簡要說明未達預設值之原因分析 105 年食道癌核心測量指標
1-3 月 4-6 月 7-9 月 10-12 月 平均
治療 -2
● 1 名病人年紀 78 歲,拒絕任何積極治療,選擇支持性照護。
105 度 80% 95%(35/37) 食道切除手術後之病人,手術切除標本切除端有顯微殘餘
● 1 名病人年紀大 88 歲 , 考慮病人體能狀況先 R/T。 指標名稱 (micro-residual) 癌細胞 (R1 切除 ) 或有巨觀殘餘癌細胞 (R2 切 NA NA 100% NA 100%
除 ) 之病人接受手術後有放射線治療的比率
分母中,於手術治療後再接受輔助性 (adjuvant) 放射線治療的
分子 人術 0 0 1 0 1
肆、105 年食道癌核心測量指標
食道切除手術後之病人,手術切除標本切除端有顯微殘餘
年度:2016 年 分母 (micro-residual) 癌細胞 (R1 切除 ) 或有巨觀殘餘癌細胞 (R2 切 0 0 1 0 1
105 年食道癌核心測量指標 除 ) 的人數。排除做過前導性治療者
1-3 月 4-6 月 7-9 月 10-12 月 平均
診斷 -1
治療 -3
食道癌病人在接受治療 ( 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 ) 前,
曾接受正子電腦斷層掃描 (PET CT)、胸部電腦斷層掃描 指標名稱 食道切除標本淋巴結病理檢查 15 顆 ( 含 ) 以上的比率 100% 100% 67% 100% 89%
指標名稱 (Chest CT) 或核磁共振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100% 100% 100% 100% 100%
MRI)等檢查判定食道癌臨床期別(Clinical TNM staging), 分母中,食道切除標本淋巴結病理檢查報告 15 顆 ( 含 ) 以上
並於病病歷紀錄的比率。 分子 的人數 4 1 2 1 8
分母中,接受治療 ( 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 ) 前曾接
受正子電腦斷層掃描 (PETCT)、胸部電腦斷層掃描 (Chest 分母 食道癌病人進行食道切除的人數。排除 EMR 與 ESD 4 1 3 1 9
分子 CT) 或核磁共振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MRI) 等 13 2 10 8 33
檢查判定食道癌臨床期別 (Clinical TNM staging),並於 治療 -4
病病歷紀錄的人數
指標名稱 接受食道切除手術的病患於術後 30 天內死亡的比率 0% 0% 0% 0% 0%
有接受治療 ( 包含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 ) 的食
分母 13 2 10 8 33
道癌人數
分子 分母中,食道切除手術後 30 天內死亡的人數 0 0 0 0 0
診斷 -1A
食道癌病人手術切除標本切除端無殘餘癌細胞 (R0 切除 ) 分母 進行食道切除手術的食道癌人數。排除緩和照護個案 4 1 3 1 9
指標名稱 100% 100% 67% 100% 88%
的比率
治療 -5
分母中,手術切除標本切除端無殘餘癌細胞 (R0 切除 )
分子 3 1 2 1 7
的人數 指標名稱 接受根治性 CCRT 的食道癌病人 30 天內死亡的比率 0% 0% 0% 0% 0%
接受手術切除 ( 不論是否接受誘導式化療或放療 ) 之食
分母 3 1 3 1 8
道癌人數。排除 EMR 與 ESD 分子 分母中,在 RT 最後一天或之後 30 天內死亡的人數 0 0 0 0 0
治療 -1B
分母 臨床期別 TanyNanyM0 未經食道切除手術而接受 CCRT 的人數 8 1 5 2 16
食道癌病人內視鏡 (EMR/ESD) 手術切除標本切除端無殘
指標名稱 NA NA NA NA NA
餘癌細胞 (R0 切除 ) 的比率
分母中,內視鏡 (EMR/ESD) 手術切除標本切除端無殘餘
分子 0 0 0 0 0
癌細胞 (R0 切除 ) 的人數
接受內視鏡 (EMR/ESD) 手術切除 ( 不論是否接受誘導式
分母 0 0 0 0 0
化療或放療 ) 之食道癌人術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