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105年雙和癌症中心年報三校
P. 135
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105年報 癌症中心年報
年度:105 年 伍、結論
105 年肝癌核心測量指標
1-3 月 4-6 月 7-9 月 10-12 月 整年平均
治療後療效評估 -2
Curative 或 TA(C)E 治療前 AFP > 20ng/ml 之肝 在台灣 90% 的肝癌發生於 B 型肝炎或 C 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者。故儘早
指標名稱 100% 100% 100% 100% 100%
癌病患,治療後 2 個月內追蹤 AFP 個案之比率
了解自己是否具有肝癌的高危險因子包括 B 型肝炎病毒帶原者、C 型肝炎病毒
分子 分母中,治療後 2 個月追蹤 AFP 之人數 8 3 3 5 19
帶原者、酗酒者、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以及具有肝癌家族史並
接 受 Curative 或 TA(C)E 治 療 前 AFP > 20ng/m
分母 8 3 3 5 19 於門診定期追蹤之重要性。儘早利用超音波儀器、抽血檢驗胎兒蛋白等來早期
之個案數 ( 排除 2 個月內死亡個案 )
發現肝癌病患。
治療後療效評估 -3
BCLC stage 0 及 A 肝癌病患以 RFA 作為首次治 定期檢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肝癌防治不二法門。肝癌篩檢可使腫
指標名稱 100% 100% NA pending pending
療治癒的比率。
瘤能在早期被發現並接受治癒性療法,將改變整體之預後。國內因肝炎疫苗的
分母中,在做 RFA 治療兩次以內,術後首次治
分子 療四個月內的影像學 (CT or MRI) 顯示治療完全 3 3 NA pending pending 普及已有效的降低肝癌發生,次級預防則是抗病毒療法,已證實能降低病毒性
的人數。
肝炎患者罹患肝癌之機率。接下來則是如何有效治療肝癌之後,同時預防再發,
BCLC stage 0 及 A 肝癌病患以 RFA 作為首次治
分母 3 3 NA pending pending 救援治療後復發之腫瘤是很現實又重要的課題。
療的人數。
治療後追蹤 -1
Curative 或 TA(C)E 治療病患,1 年內追蹤影像
指標名稱 91% 100% pending pending pending
學 (US or CT or MRI) ≧ 3 次之比率
分 母 中,1 年 內 追 蹤 影 像 學 (US or CT or
分子 10 9 pending pending pending
MRI) ≧ 3 次之人數
接受 Curative 或 TA(C)E 治療且追蹤滿一年以上
分母 11 9 pending pending pending
之案例數 ( 排除 1 年內死亡個案 )
治療後追蹤 -2
Curative 或 TA(C)E 治療前 AFP > 20ng/ml 之肝
指標名稱 100% 100% pending pending pending
癌病患,治療後 1 年內追蹤 AFP ≧ 3 次之比率
分子 分母中,治療後一年追蹤 AFP ≧ 3 次之人數 6 3 pending pending pending
接 受 Curative 或 TA(C)E 治 療 治 療 前 AFP >
分母 20ng/m 且追蹤滿一年以上之案例數 ( 排除 1 年 6 3 pending pending pending
內死亡個案 )
分析與結論
105 年肝癌診療指引遵循率、105 年肝癌核心測量指標皆達到閾值。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