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百年香港華人娛樂
P. 17

百 年 香 港 華 人 娛 樂



 石敬塘大反三關、香花山大賀壽、慈雲太子走國、萬古佳人、金生挑盒、  醫院籌款。更有不少在街頭表演雜技者,但為人較熟知,則為於20世紀

 蝴蝶杯、孟麗君、玉釧緣、烈女重婚、雙飛蝴蝶、蓮花落( 李仙刺目 )、紅  初,在街頭蓋篷放映「 外國美景奇巧明燈戲法 」( 電影 )的喜來園。
 樓夢、鴛侶分飛、雙飛鳳、玉鴛鴦、珍珠釵、嬌嬌女、恨縷情絲、快活將

 軍、再生緣、郎非薄倖、三氣呂洞賓、梨渦一笑、燕投林、玉印波瀾、紅  1904年,有一「 蠟人戲棚 」( 應為用蠟造的偶像 )在砵甸乍街2號( 現永安
 豆相思、金縷衣、宦海情天、紫霞杯、梁天來、羅通掃北。  集團大廈所在 )獻藝,但不一會便消失了。



 除戲班外,20世紀初已有不少劇社,演出各種新劇及文明戲,以「 改良社  有不少表演假第一代的大會堂演出,所在為現時的舊中國銀行大廈及部
 會 」為宗旨,在各大戲園演出,當中有:  分匯豐銀行,包括當中的銀行街。大會堂內有一間被稱為「 西人戲院 」的
            Royal  Theatre,1909年曾於戲院內舉行「 中西武士大比武 」。同年,在

 振天聲社、現身說法社、清平樂社、鏡非台社、優天影劇社、達觀樂社、  此上演北京朱連魁大法戲( 魔術 ),朱氏女兒演各國曲本並彈鋼琴。數月
 開明社、琳瑯幻景劇社等。  後,「 穎新遊藝會 」在大會堂戲院表演技藝戲和變法戲( 雜技及魔術 )。



 各 社 的演 員 不 時 演出 新 劇, 亦為 各 團 體 籌款 和 賑 濟內 地 水 災 等。除 粵 劇  1910年,在大會堂上演「 秘魯奇巧新戲 」。
 外,各戲園亦不時上演國內各地劇種的戲班如下:

            1913年,上演「 馬連尼大法戲 」。
 潮州老一枝香班、上海京都小吉星青年班、北京三上吊班、上海姑蘇全女
 班。         由以上可見,早期在大會堂上演者,多為大法戲( 魔術 )。



 早期的戲園尚有其他的表演,當中包括:  1923年,大會堂禮聘紫羅蘭往表演古劇《 黛玉葬花 》、《 樓東怨 》,以及

           《 古舞 》。票價為3元、2元、1元
 西洋戲劇、大馬戲、中西角力( 拳賽 )、外籍力士技擊家比武、大力士舉
 重、中國大法戲( 雜技 )、催眠術大法戲、少林技擊、女子跳舞戲等。  1920年代的粵劇男演員有:



 不少馬戲團是在戶外,如西環、銅鑼灣等空地上搭棚演出。  蛇王蘇、蛇仔利、新珠、金山連、陳劍虹、靚雪秋、趙子輝、大卓、小
            紅、蘇州燿、蘇小小、少華、靚仙、周瑜孝、白龍駒、靚東全、靚少華、

 1904年12月,當局規定,在維多利亞城由第一約( 堅尼地城起 )至第十  子喉七、靚少林、白駒耀、鬼馬就、巢非非、新蘇仔、胡小寶、小嫦娥、
 約( 天后至筲箕灣 )之內( 即大部分港島市區 ),以及九龍油麻地第五街  新麗章、新外江來、靚昭仔、靚潤蘇、小晴雯、月桂華、靚奇男、新鬼馬
 (1909年易名為南京街 )及鶴園村( 紅磡鶴園街一帶 )以南,即部分油麻地  元、靚蛇仔、賽子龍、王維新、張文俠、新周瑜林、肖麗康、千歲鶴、豆

 和整個尖沙咀及紅磡範圍,除戲園以外,一概不准演戲( 包括搭棚、蓋帳  皮元、新丁香耀、小丁香、靚少鳳、曾三多、周瑜良、樊岳雲、林超羣、
 篷及在街道上演出 ),因這一帶棟宇相連,舖戶及人口稠密。  新細倫、白駒榮、靚新華、靚榮



 早期,有不少被稱為「 手托戲 」的木偶戲( 或稱「 木頭公仔戲 」)在街頭  上列的「 新珠 」,擅長扮演關雲長,1950年代仍在內地獻藝。
 露天或搭棚演出,1880年,亦曾在兵頭花園( 動植物公園 )演出,為東華
 16                                                                                                          17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