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联通9月
P. 6

“往死里作”。这无疑反映出了一种





            极致的态度。





                          俞挺的特色是主攻薄胎器皿。




            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是苏州第一





            个采用青海碧玉做薄胎器皿件的





            人!”一开始,俞挺以雕刻动物题




            材的仿古小件为主,但时间一长,





            喜欢创新的他感到乏味,于是转型




            做器皿件,从瓷器和青铜器造型中





            吸取养分,提炼精髓运用到玉雕创





            作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玉雕器




            皿精品。





                          从艺 30 余年,俞挺还没遇到




            什么瓶颈或困惑,“只要肯想办法,





            一切都能解决。”俞挺提出的 12 字





            诀很能反映玉雕创作的精髓 :玉必




            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他反





            对粗制滥造,主张创作就要做传世





            的精品,每一件都有所不同,把目




            前最好的水平发挥到极致。现在玉





            石原料被炒得太贵,还好俞挺早前





            屯了数吨,可以慢慢琢。











                                            缂丝的极致











                          当下很多人都在讲“非遗新





            生”,就像很多人都在讲传统工艺





            要与现代设计与生活结合一样。




            但真正做好、做到极致的有多少?





            工艺、材料、设计、视觉、色彩、




            使用场景……都是“极致”的考





            核要素。
























































            ▲织工正在创作《溪山雨意图》,这代表着当下的


            缂丝语言,是今天的创新,也将是明天的文物







                          称得上极致的手工艺,素有“织





            中之圣”美誉的缂丝名副其实。缂




            丝拥有两千余年历史,是中国顶级





            的织造技艺,其“通经断纬”之法,





            以梭代笔,在经线间自由穿梭,形




            成了肌理丰富、色彩多变的织物。





            如今,这项工艺只有苏州保持着小





            规模生产,会缂丝技艺的织工不过




            四五十人。


















































            ▲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的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