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個人組(含封面)
P. 40

第
               附錄二
                                                                                                                  6 屆國家環境教育獎
                             第6屆國家環境教育獎背景資料




               一、緣起                                            (二) 優等獎5名:各頒給獎座一座及獎
                                                                      金貳萬元。
                    環境教育是指運用教育方法,培育國
                                                                    前項評審結果無適當獎勵對象,該獎
               民瞭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增進國民保護
                                                               勵項目得為減少或從缺。
               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                                                                                      個人組
               國民重視環境,採取行動,以達永續發展                              四、審查程序
               之公民教育過程。
                                                               (一)初審作業
                    為鼓勵全民共同推動環境教育,促進
                                                                    106年5月1日至6月30日由參選者戶籍
               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
                                                               地或任職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主管
               係,增進全民環境教育之落實,行政院環
                                                               機關接受各界報名,同年7月1日起組成評
               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依據環境教
                                                               審團進行審查,並於同年10月31日前將初
               育法第20條第1項第2款「國民主動加入環
                                                               審結果第1名送至環保署參加複審。
               境教育志工」及第21條第1項「各級主管
                                                               (二)複審作業
               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對於從事
                                                                  1.  本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個人組,經主管機
               環境教育成效優良者,予以獎勵。」,於                                   關辦理初審作業後,共推薦17名參加複
               101年1月5日以環署綜字第1010000224C
                                                                    審。
               號令訂定發布「國家環境教育獎獎勵辦
                                                                  2.  依據獎勵辦法第7條規定,由環保署邀
               法」,並於106年辦理第6屆國家環境教育
                                                                    集相關機關(構)、民間團體代表及專
               獎評審作業。
                                                                    家學者等5人評審委員,設置評審團,
               二、 參選個人組須符合下列參選條                                     其中1人為召集人,由委員互選。
                     件:                                           3.  自107年1月11日至1月31日,針對17名
                                                                    個人進行定期實地訪查作業,訪查方式
               (一) 為居住中華民國境內之中華民國國
                                                                    包括簡報、訪查委員訪談及現場勘查
                      民。
                                                                    等。
               (二) 從事環境教育之規劃、宣傳推廣及
                                                                  4.  107年3月1日辦理複審會議,參考定期
                      輔導陪伴等相關實務,績效卓著。
                                                                    實地訪查及原提報推薦相關資料,選出
               (三) 參選者須前2年度無違反環境保護
                                                                    6名入圍者進入決審。
                      法規或自治條例始得報名參加。
                                                               (三)決審作業
               (四) 4年內未曾獲選國家環境教育獎獎
                                                                  1.  自107年4月11日至4月30日,針對6名
                      勵表揚個人組特優獎項者或2年未
                                                                    入圍者各辦理1場次不定期實地訪查作
                      曾獲選優等獎項者。
                                                                    業。
               (五) 參選者當年度僅能選擇一種獎勵項
                                                                  2.  107年5月10日辦理決審會議,參考不
                      目參加。
                                                                    定期實地訪查及原提報推薦相關資
               三、獎勵方式                                               料,選出特優獎項1名及優等獎項5
                                                                    名。
               (一) 特優獎1名:頒給獎座一座及獎金
                      壹拾萬元。





                                                                                                               39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