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 - 05111110鄭羽宏
P. 2

成長過程                                                                                                                   學業方面




            我出生於新北市,後隨母親移居至基隆市。高中就讀內湖高中。
              我從小在風俗純樸但資源匱乏的鄉村長大,造就我知足的態度。我認為富                                                                                      首先,若是我順利通過甄試,我想利用接下來的四到五個月的時間閱讀古今中
            足是心理得到最大的喜樂,並非錢財萬貫,家人們一直以來就是這麼教導著我。                                                                                     外文學經典 ( 如《紅樓夢》、《白鯨記》),獲得更多文學知識。
              小學時的老師們大力倡導閱讀,使我養成閱讀的習慣。我常常閱讀課外讀                                                                                        而大一大二時,除了必修課程必須努力研讀之外,我會選修「孟子」課程,
            物,最喜歡閱讀小說,與作者遨遊在其所建構的世界裡,有時甚至在書面上找                                                                                      不只儒家精神,我更想了解孟子為發揚孔子思想的背景因素。另選修「老子」、
            到文字的生命力,以致於對文學產生莫大的興趣。                                                                                                  「莊子」以比較孔孟思想不同之處。現代文學部分則選修「現代散文選讀及習
                                                                                                                                    作」、「現代詩選讀及習作」、「現代小說選讀及習作」,期望對現代文學能
                                                                                                                                    有更深的基底。實用部分則選修「資料處理與軟體應用」。


                                                                                                                                      大三大四時,以實用為主,選修「廣告企劃與文學」、「文案寫作」、「編

                                                                                                                                    輯學」等,為未來成為出版社編輯做充實的準備。以興趣為輔,選修「哲學概
                求學過程                                                                                                                論」、「現代文學史」、「現代比較文學」、「邏輯」等,希望能充分地充實自己。




                  小學大部分在南部念書,在人口外流以及物質缺乏的環境下,並不強調升
            學。然而國中負笈北上就讀,才發覺競爭壓力增加許多,不再是隨隨便便就可                                                                                        校園資源的運用
            以前五名的世界,於是我更加努力念書。高中幸運地進入內湖高中,臺北的競

            爭壓力更增加了,在高壓的環境下,更是每天埋首,我知道勤能補拙,即使我
            沒有特別聰穎,我相信總有一天會熬出頭的。                                                                                                   1. 在課餘時間,參加「華漢國術社」,希望能學會防身技能,保護自己及
                                                                                                                                    一切想保護的人。
                                                                                                                                   2. 加入「東吳團契」,增進社交能力並且認識校園裡愛主的同伴。

               幹部表現                                                                                                                 並參加服務性質活動,持續關懷社會。
                                                                                                                                   3. 利用圖書館的藏書,多方閱讀,吸收更多的知識,提昇人文素養。


                                                                                                                                      自我管理
                  由於我始終秉持著守時守信的信念,上學從不遲到,班上一致推舉我擔任副班長,負責
            進行每節課的點名工作。雖為繁忙,但我仍不厭其煩並確實的完成它。
              高一受到傳愛社「捨己」的精神吸引,於是加入傳愛社,期望自己能成為關懷社會、對
            社會有貢獻的人。在高二接下副社長的職位,參加許多次服務性活動,並學習如何謙卑的帶                                                                                學習在大學生的自由下充分運用時間,維持每日正常作息。安排每日固定讀書
            領社員,茁壯整個社團。                                                                                                             及運動時間,維持生理及心理健康。
              最令我自豪的是在傳愛社不僅僅擔任副社長的職務,更自願擔任 Facebook 粉絲專頁的
            管理員,透過文字與圖片分享社團點滴,呼籲大眾關懷社會。這項工作使我重新認識了文字
            的力量,投射感情撰寫每一篇文章,反映在讀者的心理,激起波濤洶湧,讓愛傳遍四方。                                                                                   課外活動



                                                                                                                                   以不影響課業為原則,積極參與投稿徵文活動,精進寫作技巧。並利用空閒時間參加服務性
                                                                                                                                   活動、打工實習,攫取做人做事的經驗。
                                                                                                                                   參訪原住民部落,並以照片及文字記錄,認識不同文化與開闊視野。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