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test
P. 16

      構件預鑄化。
人員專業化。
近年來氣候變遷嚴重,氣溫動輒攝氏30 多度在臺灣已成常態,然而高溫對於施工中的 人員來說是一大考驗,熱衰竭的比例逐年上 升,但透過構件預鑄化的方式,將構件事先於 預鑄場組模、灌漿、製成、養護後運送至現 場,於工地進行組立即可,工地所花費的人力 及時間大幅降低。
長年以來,不同工程銜接處常發生危害, 為臺灣水土保持工程一大難題。由於兩件工程 所設計形式不同,工程結尾處無法接合而發生 坍塌或被填土流失,進而導致工程失效。設 計標準化可讓不同工程於不同時期使用相同模 式及預鑄塊體去設計,即使災害導致工程遭到 破壞,也可將損壞的塊體吊離,並換上全新塊 體,再搭配橫向連接組合成完好的樣貌。
場鑄工程在施工階段需要一定的機具及材
施工機械化。
設計標準化。
料,如灌漿車、模板、鋼筋等,由於項目太多 導致技術人力增加,進而造成工程成本提高, 透過施工機械化,將預鑄構件運至現場,利用 吊車搭配專業人員即可組立,不受限於天氣影 響,即使碰到汛期依然可以進行施工以減短工 期,一般預鑄工程所耗費的時間是場鑄工程的 1/3甚至1/2,如此快速的工期依然擁有符合設 計之強度及安全性。
由於現場工人經驗與專業能力不一, 工地管理與進度、品質的掌控經常是令工地 管理者頭痛的問題,但透過人員專業化的訓 練,於現地施工的人員皆有一定的吊裝專業 度,在工地管理及運行的方面上減少許多額 外的負擔,且不需額外請各類技術人員, 對於人事成本及工地維護的費用與複雜度減 少,更是大大降低負擔。
■ 制定標準作業程序及風險評估 良好的工程一定會有一套優良的標準作業 流程,雖然現今法規並沒有規範針對預鑄構件 的流程規定,但此研究案為了推廣預鑄工程, 以六種水土保持工程構造物(防砂壩、檔土 牆、護岸、邊坡保護、道路排水及固床工)為 例,進行研究及開發其標準設計流程,在設計 中,必須考量到施工過程危害因子所可能導致 的危害發生,因此制定風險評估表透過假設的 危害因子設想危害結果及情形,再套用於試辦 工程中進行驗證。如此除可以了解風險評估表 中之危害值是否高估,亦可以從試辦工程中發 現新的危害情形,並加以防範以做為風險評估
考量點之一。 利用預鑄工法應用於水土保持工程施工,
需要先了解預鑄工法的作業流程中所會引發的 危害作業,為此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於7月2 日在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舉辦職業安全衛生 教育訓練,邀請職安專家針對吊裝作業及危害 風險評估之議題講解。
為了在水土保持界中推廣預鑄工法,需要 先了解各界專家針對預鑄工法之施工思維及成 果,以此為參考提升預鑄工法應用於水土保持 工程施工之安全,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已於8 月9日在成功大學舉辦專家學者座談會,邀請 各界專家學者參與,此會議中了解到預鑄工法 在各界皆有使用,但在不適當的地區使用就有 災害發生的可能。其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 保持局柯燦堂總工程司說道:「新工法、新材 料必須要用在對的地方才是對的選擇。」更是 指出各類工法使用都有其限制,應特別留意配 置使用才能發揮功效。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南區職業安全衛生
              
中心的葉秋山科長提到在所有的工程中最為困 擾的便是施工架的問題,但預鑄工法並不需要 使用到施工架,其對於工程危害的風險更是大 大的降低。
透過四個不同主題的分享與討論,發現預 鑄工法應用於水土保持工程中尚有許多問題存 在,例如預鑄塊專利、塊體一次性、施工現場 吊裝等,立成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的賴宗成總經 理強調:「不可有『一套走天下』的觀念,必 須因地制宜才是絕佳良策。」
預鑄工法是考量未來人口老化、各類技術 人員不足、施工品質控管不易及災修工期限制 的選項之一,同時能結合職安四化的精神與落 實,透過這樣的先期研究,能確實找到水土保 持常用工程的新出路,並能鼓勵產業界的研發 或設計能量,並將成果充份應用發揮。
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邀請職安專家針對吊裝作業及危害風險評估之議題講解。
30 水土保持季刊.2018.09 Autumn NO.23
科技大觀園 31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