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test
P. 18

      找「溪」望.救水路
              
■ 積極參與友善環境工程 106年度「都蘭沿海及馬武窟溪集水區環
境友善評估」委辦計畫,針對東海岸野溪進行 調查與滾動式檢討。溪流工程與生態間的議題 重點包括: 1.固床工與攔砂壩造成落差,形成生物廊道的
阻隔,使迴游性生物無法上溯。 2.整平河床的工程造成棲地單調與水流過淺,
生物因棲地消失,導致無法完成其生命史。 3.大量的水泥工程不利植物生長,使其覆蓋度
較低。 4.部分溪水因引水或周邊農民取水造成下游水
源枯竭,且有伏流水現象產生。 5.水泥邊坡,無孔隙使植物不易生長,且植物
的根不易深入底層。 因此透過上述五點,針對碇橋溪、羊橋
溪、藤橋溪、八里溪(鉛橋)、都蘭溪個別做 了固床工降低的環境友善措施及維護生態景觀 完整性之建議。於107年執行「羊橋溪等鄰近 野溪加強維護改善工程」,於施工中及完工後 再持續追蹤,將工程的優缺點進行調查與滾動 式檢討,以利後續友善環境工程推動。
104年11月13日,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啟動第一場官方與公 民組織的正式對談。
TEXT、PHOTO: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
羊橋。
羊橋施工前。
碇橋施工前。
碇橋施工後。
的訴求,提議雙方能有相互溝通的對話平台, 並率先於104年11月13日,啟動第一場官方與 公民組織的正式對談──「野溪治理安全並兼 顧生態環境永續經營座談會」,就「固床工應 用」、「野溪復育」、「公民參與」、「生態 檢核」四大議題進行研討,開展一連串的溝通 互動,並於105年起規劃展開工程環境友善評 估作業。105年1月30日與荒野保護協會臺東 分會及曾晴賢教等專家學者意見交流,提出溪 流治理不應僅為渠道化思維,應以整體棲地改 善的觀念來思考。
水土保持工程以安全、耐久、實用為首要
目的,因此有了快速排水的三面光、調節河道
泥沙輸送的防砂壩、穩固河床避免溪岸淘刷的
固床工等水利工程,來確保快速排水、鞏固國
土安全及守護國家安全,直至20年前,開始
導入生態工法,當時針對生態工法做了一連串
的嘗試,如預鑄工法、丁壩、柳枝工等。然而
由於生態工法必須結合生態與工程兩種不同學
門,整合界面不易,在執行面上也缺乏典範,
尤其本土資料不足,且在缺乏強而有力的民意
支持基礎情況下,影響了生態工法的推展。 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相當重視NGO團體
近年隨著各種水域資源的縮減,影響到水 生生物的存續,公民環境意識逐漸抬頭,友善 環境措施、永續經營與自然共榮的觀念在臺灣 愈來愈受到重視,荒野保護協會臺東分會因而 主動拜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提出野溪治理 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的說明,認為工程治理是 破壞野溪生態縱向與橫向綠網路徑的原兇,固 床工設施最為嚴重。
34 水土保持季刊.2018.09 Autumn NO.23
地方大小事 35
■ 針對四大議題與NGO友善溝通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