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test
P. 6
惡地的驚奇—
泥岩地區植生大觀
量及改善區域微氣候,營造動植物適生環境。 人工整坡與施工過程中儘量減少挖穴、開條溝 等造成坡面攪動之措施。同步施行機械整地 快速造成設計坡面地形,及構築排水、擋土設 施(如使用混凝土材料,應使其與基岩緊密接 觸,避免因風化土層之滲水而導致構造物與坡 面土層分離之情形)。
採用的植物,著重於快速地被覆蓋植物 與生態林營造併用,藉以改善植被單一化之缺 點。採用之苗木以小苗木現地馴化方式提高其 抗逆境能力,同步施行植生基材與植物導入作 業。至於自然沖蝕坡面,或可於其坡面基腳設 置石籠、土堤或混凝土擋土牆等,待擋土構造 物淤泥後,再進行淤積區之植生導入作業,可 得事半功倍之效。
■ 適用於泥岩地區的應用植物 坡面植草:百慕達草(狗牙根)、百喜草 (大葉品系、小葉品系)、蟛蜞菊、羅滋草、
竹節草、培地茅。 填方坡腳或緩衝帶植生:山鹽青、莿竹、
稜果榕、馬纓丹、相思樹、海檬果、小葉桑、 構樹、楝、山芙蓉、番石榴、野桐、血桐、苦 藍盤、春不老。
淤泥區域農塘水域週邊植生:蘆葦、水 柳、黃槿、茄苳、春不老、稜果榕、月橘、鯽 魚膽、冬青菊、蟛蜞菊。
造林樹種:相思樹、苦楝、大葉桃花心 木、木麻黃、無葉檉柳、朴樹、水黃皮、茄 苳、臺灣欒樹、無患子、黃槿、破布子。
TEXT、PHOTO: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兼任教授林信輝
典型的西南部泥岩地形。
去過高雄田寮、臺南左鎮、臺東卑南利 吉,肯定對這些地區的泥岩地形印象深刻。 泥岩(mudstone)又稱青灰岩,主要分布於 臺灣西南部與東部卑南玉里地區,總面積達二 千餘平方公里,因地表有如月球表面般斑駁坎 坷、寸草不生,因而又被稱為「惡地」,蔚 為臺灣一大特殊地景景觀。泥岩因屬海相沉積 岩、地質年輕、岩石膠結不良,遇水快速崩 解,與旱雨分明的暴雨型天候互為作用,易造
上:泥岩地邊坡裸地的沖淤與植物生長 情形。
下:緩衝帶植生(烏山頭水庫,莿竹與長 枝竹)(備註:大面積竹林純林仍有 火災、沖蝕與生態保育上之問題)。
上:泥岩地邊坡裸地的沖淤與植物生長 情形。
下:泥岩淤泥區自然植被情形。
上:泥岩波腳淤泥區植生(苦藍盤)。 下:農塘水域周圍植生(蟛蜞菊)。
成坡面侵蝕及土砂災害;土壤則是酸鹼度高, 坋粒含量多,乾燥時堅硬,潮濕時軟化,為臺 灣地區最易沖蝕的土質區域,植物生長不易, 使工程整治與植生保育面臨的問題至為複雜。
■ 泥岩地區整治與 植生方法規劃設計原則 裸露區適當地點應配置截泥措施,如土
堤、土壩等,或是滯水設施,以控制泥砂流出
10 水土保持季刊.2018.09 Autumn NO.23
植物水保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