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客家政策20年藍皮書
P. 124

 122 客家政策 20年藍皮書 引領前行的客家力
就像客家傳統的聚居地,通常是夾處在山地與 平原間的丘陵臺地一樣,客家族群長久以來也夾處 在外省和閩南之間,語言被同化、文化身影逐漸模 糊,直到 1980 年代後期,客家社會運動的興起, 客家族群的硬頸深喉才真正開始發聲。
但在這一連串爭平權的社會行動之中,我們發現 身為弱勢的無奈,就如文化工作者陳昭如在《歷史 迷霧中的族群》一書中所提及的問題,我們被迫要 去面對「客家人在主流氛圍中的隱形與差異」,所 以要爭取族群存在的價值及應有的尊嚴。客家族群 必須走出自己的同溫層,更積極地介入主流社會之 中,與臺灣其他固有族群一樣平起平坐,讓大家能 自然地接觸客家、認識客家。
回顧 20 年前客家委員會的成立,並不是遽然橫 出,而要回溯到 30 年前一連串臺灣客家運動的成 果。民國 76 年《客家風雲》雜誌創刊,關注「客 家族群在臺灣的定位與地位」、「客家語言在臺灣 的地位與危機」;77 年「還我母語運動」大遊行 繼之,訴求「還我母語、客家人要有公平正義的語 言、媒體與生存的權利」。此後,各類客家社團陸 續成立,並透過各種政治參與手段爭取客家族群權 益,如民國 79 年鍾肇政先生創設的「臺灣客家公 共事務協會」,結合一群知識分子和企業主管,提 出「新个客家人」的訴求,並對客家族群的過去、 當前的困境與未來的願景,提出「臺灣客家認同論 述」,致力於客家族群積極參與臺灣的政治、社會 改革。這些風起雲湧的臺灣客家運動,成功帶動了 國家社會對客家議題公共化的討論,藉此爭取客家 族群集體權,以體現族群意識,更促使客家委員會 的成立。
民國 90 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是全球第 一個以客家族群權益為關注重點的中央機關。20 年來,本會盱衡國家社會發展局勢,回應客家鄉 親訴求,在積極發展對客家文化公民權完整保障的 同時,蓄積能量的深廣,也善盡自己的文化公民義 務。因此,本會所推出的政策作為,不僅關乎客家 本身權益的伸張,也影響了社會對於臺灣本土各項 文化議題的重視,例如桐花祭的舉辦,帶動了對生 態保育議題的論辯,也引發了對相思、苦楝、夜合 等本土植物紋理的欣賞。近年來,本會更揭櫫「族 群主流化」的理念,在社會公共領域各層面發揮客 家政策的影響力,期以多元族群共榮,完善臺灣的 多元文化與公民社會。
細數過去 20 年,在歷任主委恢宏擘劃與卓越領 導,以及各界積極參與、建言和輔助下,本會奮力 向前,在這條前行的道路上,雖獲得許多肯定與讚 譽,但不可免地也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唯有反省 檢討自身的不足,才能有繼續前進的動力。為此, 本會徵詢了學者專家的研析意見,選擇從九個「客 家力」面向,研訂出相關指標,並透過訪談歷任主 委、政策參與或施政對象等人物,檢視本會 20 年 來的各項施政,在這九大領域中的耕耘成果與效 益,以為未來客家政策的重要指引。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