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客家政策20年藍皮書
P. 129

 3 客家傳播 多元再現
在多種不同的媒體?且在媒體型態、產品形式等方 面,是否提供多樣而足夠的選擇?尤其在全球化、 資訊化的時代,各種藉由網路所建構的媒體平臺紛 紛自主成立,客家媒體如何在這一片新媒體的紅海 中占有一定比例,而擁有相當的發聲管道,不致再 度淪為邊陲,亦值得重視與觀察。
爭取平等行使「媒體近用權」,
指標二、觀察客家媒體製播的節目品質,其內容 是否能夠真實呈現客家常民生活?能否反映或代表 社會上各種不同的文化、意見和社會狀況?另亦應
是復興客語和客家文化的重要
九大客家力指標闡述 127
一環。 檢視客家節目內容除了客家主題外,是否也能與時 俱進,將現代客家的內涵與外貌,呈現在廣大閱聽
民國 77 年「還我母語運動」的核心概念之一, 就是伸張客家文化公民權中的「傳播權」,在當時 「推行國語」、學校禁說方言、電視和廣播也禁播 方言節目的情況下,提出「推動客語教育、開放客 語廣播環境與廢止廣電法中方言不得超過 10%的 但書」等訴求,為後續波瀾壯闊的客家運動開啟先 河,打響第一槍!
「還我母語運動」迄今將屆 33 年,當年的傳播 權訴求現已一一實現,不僅客語教育已納入國民教 育課綱,也設立客家族群專屬電視臺與廣播電臺, 而《廣播電視法》中原本對方言的限制如今也轉變 成為保障了。
客家族群開始擁有平等行使「媒體近用權」的機 會,不僅能夠專門製播優質客語節目、播報客家地 區新聞、製作探討客家文化的專題,也爭取到客家 族群對自我的詮釋權,成為復興客家語言和文化的 重要一環。然而,客家族群發聲權爭取至今,是否 真正隨著政策落實,而有效續存客家的語言文化? 我們或許可以從平臺、內容、傳播力這三大指標中 逐一檢視:
指標一、檢視客家媒體的普及覆蓋率,是否存
眾前,而能為其共賞共鑑?
指標三、思考客家媒體及其內涵的介入力,除了 在專屬客家媒體平臺製播的節目外,客家元素內容 對於主流傳播市場多樣化的介入情形及效益為何? 包括在其他非客家傳播平臺製播客家節目的比例, 以及在其他傳播平臺節目製播內容中客家元素的運 用或占比;甚至能否改變閱聽眾對客家的刻板印 象,進而展現出新客家價值與風貌等,皆應探討。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