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客家政策20年藍皮書
P. 177

九大客家力意見回饋
 客委會積極透過村史的書寫,為在地新 客家意識的發展扎根。
深化社群關係,定義新客家
面對當代客家公民社會的組 成,洪馨蘭觀察,當「客家人」 依據《客家基本法》重新定義 後,同時納入客家血緣與客家 淵源、以及單一身分認同與複 數身分認同等概念,使得「客 家人」的範疇擴大了。客委會 在推動「族群和諧」的大政策 目標下,努力透過辦理活動鼓 勵過去隱性的客家人重新認同 「客家血緣」;但也鼓勵客家 的姻親、居住客庄的非客籍人 士、甚至因工作關係而與客家 有所關連者,都可以經由「客 家淵源」,而願意認同自己是 客家人。
正因為在「新客家人」的客
家社群關係中,「客家人」的 身分不只是血緣關係,也是一 種文化資本,複雜而多元,所 以客委會積極透過村史書寫、 文化資源普查、文化地圖繪製、 以及對地方性聚落的支持等行 動,期能扎根發展在地的新客 家意識。
回首 20 年,洪馨蘭認為當代 客家公民社會不必然就「只」 做客家文化相關事情,而是要 面對任何具有「客家性」的公 民事務,藉由客家的處境分享, 培養具有族群和諧與尊重多元 文化視野的臺灣青年。所以客 委會與地方客家事務專責單位 多年來推出許多培力計畫,並 不希望以絕對的「客家本位」, 單只支持客家子弟,而是希望
能真正「透過客家」發揮社會 影響力。
回歸對公民社會力的檢視, 洪馨蘭強調關鍵在於「人心的 改變」,而不單是把客家政策 當作「資源」。唯有人心的改 變,客家才能保有「想要繼續 是客家」的公民社會,延續客 家精神,展現客家新未來。
175
   
























































































   175   176   177   178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