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CASA Bulletin 2019 Vol 6 No 4
P. 66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麻醉住院医生培训
行李箱的 12 小时时差
胡向天 MD,
SPRINGFIELD HOSPITAL,VT
2011年的夏初,那年23岁,忐忑而又激动的我,拖着新准备
的行李箱,来到了这个陌生、充满挑战的国际大都市纽约。
出海关,艳阳高照,特别地热,豆大的汗珠渗出来,我暂停
了片刻,看了一下全是中文的手机,哦,是啊,需要转换成全英
文的了。
入职培训的那一周,就像打了催眠药一样,昏昏沉沉,不仅
一半以上听不懂,而且还遗失了住院医师胸卡,和家里视频,抱
怨地说:肯定是因为时差问题,12小时。对的,我自欺欺人。
正式上班的前一个晚上,气垫床出了问题,半夜发现自己睡
在了地上,风扇开着,窗户没关,楼下拉风的汽车喇叭声,伴着节奏感爆棚的黑人音
乐,加上小年轻们半夜的鬼哭狼嚎,再难入眠。
第一个月参与慢性疼痛门诊的工作,第一个病人还没看,居然忘记了登陆密码,主
治医生毫不留情地要求我必须在15分钟之内解决问题。小跑、问路、快跑、爬楼、大口
喘气、敲门、解释、换了密码、飞速般回到诊疗室,见到了我的第一个病人。炎热的天
气,适宜的室温,豆大的汗珠又冒出。还没等我缓过神来,患者焦急地说,上次的药物
没啥用,我希望有更好的吗啡类的药物。然后他指指点点地告诉我哪些药物好,哪些他
可以尝试。而我,完全懵了。什么?什么?那是什么?你可以重复一次么?可以帮我拼
写出来么?那是什么药? 斜坐在角落里的患者那惊讶的眼神,已经被我察觉。是的,他
问了我是不是医生,是不是不说英语,是不是啥也不会。我吞吞吐吐,只能默认。挨到
结束,沮丧的我回到公寓,看着空荡的房间,嘎扁的床,洗了晾干的一双一次性筷子,
一张在路边捡的小木凳,还是豆大的汗珠,只是这次有点咸,真的很咸。看了一下时
间,本想告诉家里那天的经历,但是我知道他们可能刚起来,行李箱上面的小贴纸,提
醒着我,你有12小时的时差。
转眼到了重症监护室的轮值,住院总要我去抽血气,抽药物峰谷值浓度。我悄悄地
告诉医生助理,啥也不会,从没有做过。他耐心地教着我,在模拟人身上扎针。然后我
信心百倍地走到了患者床前,带着新学的技术,自以为很厉害的我,一不小心就扎了自
己的手指。然后就被小组组长送到了医院内部针扎处理部门,拿着预防药物,被告知各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