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新塑民生活
P. 6
當一次性塑膠製品在離開日常生
活的時候,我們難以避免地會去
尋求可替代方案,許多取代塑膠
的環保材質竹子、竹纖維、甘蔗
竹子、玻璃製環保商品/朱琳琳攝
渣、生物可分解材質(PLA)等都成為市場寵兒。
像是 PLA 材質標榜原料來自小麥、稻稈或玉米,用完後也可經由生物分解
完全返回大自然。但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它需要特定的溫、濕度才能分解,
而台灣目前沒有可以處理的廠商和完整的配套和規劃,如果混入塑膠中將會破
壞塑膠回收的品質,恐怕成為比塑膠更不友善的環境垃圾。
羅祖珍也說到:「所謂的可分解,到底他背後所需的條件是什麼,是不管
任何情況都能分解,或是更繁雜的工程才能,但後續政府的配套措施才是更重
要的,若政府就這樣直接使用可分解塑膠,會讓綠色和平對限塑政策有一個很
大的質疑。」PLA 要取代塑膠,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既然可生物分解材質不夠好,那到底還有沒有其他真正環保方便的替代材
質?以目前可替代塑膠吸管的產品為例,紙吸管、竹纖維吸管等可在自然環境
中掩埋分解,但它們依舊是一次用吸管,若大批量地投入使用,在生產製造時
對環境的破壞程度甚至更勝於一次用塑膠吸管。
新塑民生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