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韦德莲的美篇_Active
P. 30

从石皮桥往西走,原来的粮店和我们住过的老房子早已荡然无存,连痕迹都难觅了。

          一路 走到严泗桥。安亭的严泗桥可算是历史文物了,建于明朝洪武年,跨安亭泾,因北接
          严泾,泗泾而得名。后道光年重建,题名集庆桥。所幸这桥至今保存完好,桥拱上的"集庆

          桥"三字仍清晰可辨,桥身的楹联刻有:"十字河分兩县界,百厘市聚四方人"。身为安亭人,
          大阿哥对此楹联很是欣赏,感觉耐人寻味,咀嚼。单说上下联的对仗工整,下联百对十,聚
          对分,四对兩,已经觉得很是巧妙,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寥寥几字把此桥乃至安亭所处的

          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在文化上的影响点明描画出来了,首先十字河三字清楚地交待了严泗桥是
          两条河流的汇聚点,光这就可以叫人刮目相看,因为沿河而居的城镇在江南水乡不胜枚举,

          但两河交汇处建镇可说是不多见的哦,其次两县界和百里市道明了安亭位于沪苏—嘉定县和
          昆山县的交界处,可见这里的市集以严泗桥为中心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已吸引了八方来人,
          是江南地区人气旺盛的商业重镇了,及至解放后严泗桥更发挥了上海这个直辖市和江苏省的

          连接作用,当时嘉定县和江苏省昆山县里南来北往的人都会来此集市买卖购物、逛街和亲戚
          走动,街道两旁零零总总的店铺里皆是民居用品,大清早天朦朦亮严泗桥周围就默默地聚集

          了来自两县的人群。那些围着桌裙的,雨天带着斗笠披着蓑衣的农民渔民纷纷从陆路或水路
          坐船将刚摘下来自产的新鲜农副产品和水产品运来,排满了店铺们前的街沿石上售卖,随着

          天色渐渐亮起来,各类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熙熙攘攘的人群使整个城镇显得热闹非凡。
          因此严泗桥是最能唤起我们童年和少年时代回忆的地方,是故乡在我们心中的标志性建筑。
                    三阿姐和宗琪哥对往日的安亭显然比弟妹们有着更多的眷恋。凭着先天的歌喉优势和

          音乐舞蹈天赋,三阿姐在学校里可是个活跃人物呢,解放初三阿姐参加腰鼓队在严泗桥边的
          表演,那鼓点声声和灵活多变的腰肢转身曾吸引了街上围观的多少人的目光啊!记得几年前

          我曾在上海碰到一位自称也是安亭的人,他向我主动提起三阿姐和小龙阿姐的名字,语气里
          满是赞美之情。如今有弟弟妹妹们陪着重返安亭,心里有多高兴啊!
                    在三阿姐和宗琪哥眼里,故乡是什么?故乡是我们儿时的一个梦,故乡是我们生长的

          根。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共同回忆美好的过去是那么的甜蜜和幸福!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