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keepgoingwithtaiwannewculturalmovement
P. 152
物,是由日本殖民者所引進,黃裕元卻認為其實有很 多東西是臺灣人自己想要改變、並積極發現或發明 的。他希望藉由文協的活動回顧,重新反思這段歷 史裡「自力造新民」的點點滴滴——「也就是用自己 的力量,創造新的民眾生活方式。」比如本次特展中 的其中一項重點展示內容,便是由艋舺商人蘇璧輝 (1884-1937)捐贈的一座時鐘塔,象徵著臺灣人自身 意欲推動新生活的心態轉變 2 。
其實這個包容多聲異音的展覽,或許也能成為跟「自 我」對話最強烈的一檔展覽。黃裕元略為羞澀地承 認,策劃這檔展覽時有個模擬的溝通對象,是他國 小 5 年級、沉迷於電腦遊戲的兒子。當時蔣渭水等人 鼓勵臺灣人關注世界、投入世界的改變,黃裕元也是 如此,希望大家去關注、去投入,於是在展覽中嘗試 各種不同的方法講述表達。許美雲也提供另一種反 思:「歷史課本教的是死板知識,不是生活、沒有人 味,所以小孩不容易也沒興趣理解,多數大眾也是如 此。」因此如何藉由展覽媒介更有人情味地傳達歷史 教育,是兩位策展人必須發揮同理心和想像力面對 的真實課題。
為了讓現代民眾更能從生活經驗理解歷史,兩人透 過打磨過去光芒被掩蓋的其他人物及運動,勾連文 化協會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從推行世界語到各地 的工人運動、從女性運動者到叛逆青年、從勞動農人
2 蘇璧輝為艋舺商人,是臺灣世界語主要推動者之一,也擔任4屆文協理 事,並積極投入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50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