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keepgoingwithtaiwannewculturalmovement
P. 156

息、改變了很多想法,最終你還是要真正走上自己的 一條路。」
這路雖暗且長,幸而兩位策展人覺得並不孤單。其 中一段動人的故事是黃裕元想找到當年蘇璧輝捐 贈、寫著世界語的時鐘塔,於是拿著照片在艋舺龍山 寺附近四處尋訪,終於在廟外行人道旁,透過圍牆瞥 見這座塔的邊角;也幸得廠商費盡心力,克服地形困 難協助測繪每塊磚石,才能按比例復原時鐘塔。在 考證時鐘塔過程中,他們竟意外取得蘇璧輝女兒的 聯絡方式,許美雲不放棄地連絡到最後一刻,才終於 與家屬搭上線,並驚喜取得多張珍貴照片,她與對方 後來也因此成了好友。
除了時鐘塔,另一件特展重點文物,是國寶級藝術家 黃土水(1895-1930)塑造的高木友枝(1858-1943)銅 像。高木曾任臺北醫學校校長,也是當時大力支持 文協爭取自由民主的日本人之一 6 ,其後代將銅像捐 贈彰化高中的故事也令人動容。展區的紀錄片,放 映了彰化高中呂興忠老師帶著學生前往日本的踏查 故事。他們的到訪感動了高木友枝的家屬,最終在 臺、日美術館競相高價爭取的狀態下,仍因此緣分獲 得銅像。更可貴的是,這段旅程本身也改變了許多 參與學生的人生,有人開始投入社會運動,也有原本 被逼著讀書的孩子,找到貢獻社會的目標。
6 高木友枝畢業於東京帝大醫學部,為重要傳染病學者。來臺期間反對打 壓本土語言,並常常支持學生參與社會運動。
 154 155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