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keepgoingwithtaiwannewculturalmovement
P. 95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期的創作反而發展蓬勃,為臺 灣現代美術史拉開序幕,甚可說是開啟臺灣人對自 身認同的重要轉捩點。而會有這樣的藝術躍進,一 方面有賴於當時的留學風氣,還有極具影響的美術 比賽,這是讓臺灣新銳畫家走向世界的關鍵管道。
美術競賽與臺灣藝術家
「不只是美學上的啟發,或者是美感、美術技巧的 磨練,對這些臺灣當時想要成為畫家的年輕人而 言,在文化上的啟蒙和影響都是多重的。」
      +1
雕刻家黃土水與畫家劉錦堂,於1915年時便率先赴 日學習西洋美術。而1919 年「帝國美術展覽會」(以 下簡稱帝展)與 1927 年臺灣美術展覽會(以下簡稱臺 展)相繼開辦,則讓當時渴望展露頭角的年輕藝術 家,有了明確攀爬的目標。這兩個官方展覽會,無疑 可以說是讓藝術家能翻轉其社會地位的關鍵途徑。 舉例來說,人稱「臺展三少年」之一的郭雪湖,出身 家境貧苦,直到 1927 年以《圓山附近》入選臺展,報 紙大幅報導使其聲名大噪。
雖然對日本殖民政權來說,這些比賽多少是為教化、 宣揚日本政績而誕生,也能從得獎作品看出日人對 臺灣的想像——無論是哪種畫派,皆以熱帶、南方色 彩、鄉土景色與風俗民情等地方特色作為獲獎主因; 不過,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的策展人 余思穎,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也許這些作品從
從百年畫作裡,學做一個有「臺灣性」的世界人
百年 :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推手



























































































   93   94   95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