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蚜誌Yooth第一期
P. 62
我們與惡的距離 人權,是人生而平等的權利
而 《與惡 》探討層 面更廣更 深 ,演員 第三個討論議題 ,便是早已爭論不休 這是多麼一個無助的求救訊號 ,也許
亮眼的演技更是本劇魅力加分的地 的死刑或廢死 。但或許拋開這個二選 就像劇中輔導師所說:「可能是因為,
方 。劇情描述品味新聞台編輯台主管 一提問 , 正如劇所 說的 ,也許 他殺了 你比較勇敢 。 」換做是我們 ,能夠勇
宋喬安 (賈靜雯飾)的兒子是二年前 人就該死 ,但解決傷害最好的方式是 敢嗎?
李曉明無差別殺人事件的罹難者 ,先 善後跟預防 ,如果我們想辦法找到犯
生劉昭國 (溫昇豪飾)是網路先驅報 案的動 機 、找到真 相 ,是不是 才能預
的創辦人 ,夫妻在兒子走後因現實磨 防下一 次事件的 發生 ?換言 之 ,執行 愛,會不會消失?
難漸 行漸 遠準備 離婚 , 但 1 1 歲的 女兒 死刑前 ,我們是否可以真正去明白死
下個課題 ,到底何謂愛 ?劇中可以看
行為卻日漸失序 ,為了女兒終逼二人 刑犯的動機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
▲吳慷仁 吼著 "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 到 許多 愛 的 層 面 ,失 和 的 夫妻 如 何 挽
必須重新檢視自己身上的傷口 。李曉 自己的家庭 ,不是每個人都在關愛下
有標準答案嗎? ",道盡司法真正的不公 回 彼此 的 愛 情 、 加害 者 家 屬如 何 保 護
明的辯 護律師王 赦 (吳慷仁 飾) ,在 成長 ,但 就算被這 個社會討 厭的人 ,
自 己其 他 的 孩 子 、精 神 患 者家 屬 如 何
李曉明死刑定讞之後 ,仍想要了解其 他也應該受到司法程序正義的保障。
陪伴患者 。在最初 ,每個人都選擇逃
犯罪動 機 ,鍥而不 捨的他 ,開 啟了眾 又算什麼 ?對他們來說 ,他們已無法 避 ,也許只要撇過頭不去看傷口 ,他
人命運的連結。 再正常生活 ,憑什麼加害者的家屬就 就 會自 己 痊 癒 , 但終 究 仍 會有 一 道 顯
能繼續若無其事地活著? 眼的傷疤永遠留在那 。而 《與惡》最
加害與被害的背後 後利用 「傾聽」與 「面對」去化解許
媒體正義與殺人
《與惡》第一個值得討論的 ,就是被 多問題 ,看似如此簡單的兩個方法 ,
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間的矛盾 。身 劇中第二個討論議題 ,便是媒體報導 當 要真 正 去 執 行時 , 我 們 真能 像 說 得
為加害者家屬 ,因為媒體報導而成為 的真實與煽動性 。先撇除部分媒體誇 如此輕鬆嗎?
眾矢之的 ,但就像劇中媽媽一句很深 大不實這塊 ,即使媒體今日之報導是
刻的話所說 : 「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 真相 ,但在追蹤真相的過程中 ,是否
媽媽 ,要花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 為了煽動性而侵犯到許多人的權利 ? ▼ 賈靜雯崩潰大喊 " 我過不去 " 道晉受害者家屬
犯 ! 」還有劇中妹妹說 : 「沒錯 ,我 也許報導出全面事實是件好事 ,但當 永遠的痛。
哥是殺了很多人 ,但我和我家人連活 媒體無法站在中立角度而開始主觀的 ▲ 林哲熹無助淚訴 " 為什麼是我 ? " 讓觀眾跟著
下去的權利都沒有嗎 ? 」他們自己的 貼別人標籤時 ,有沒有想過 ,在無形 心疼落淚
確仍有生活要過,但對於受害者家屬, 之中也殺了人。
為什麼是我?
第四個議題 ,是對於思覺失調症或其
他精神疾病的描述 。坦白說 ,即使身
為醫療相關人員 ,當我在路上看見思
覺失調患者 ,仍不免帶著有色眼光去
看他們 ,如何完全拋開成見絕對是我
們要學習的課題 。但劇中更深刻描寫
了患者本身與其家屬的心境 ,其實患
者自己也是焦慮的 ,他們也希望我們
可以把他們當正常人 ,或是說 ,當做
▲ 謝瓊煖 " 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個二十
一個 「人」在看 ; 「為什麼是我 ? 」
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 讓筆者順見淚崩 ▲ 陳妤 " 你們殺的人,沒有比我哥少 !"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