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2018年刊
P. 59
生活。 當時的我來說,根本沒辦法撫平焦慮,反
漂流中的性格轉變 而激化了我心中的不滿。再加上環境的衝
擊,導致我逃避與人過多的接觸,凡事變
得只靠自己、不願尋求幫助;我很少禱告
到了澳洲,在看似一切順利之中,性 讀經,也未曾主動向別人承認自己是受洗
格和心態卻被環境大大的扭轉。 的基督徒。
外國人的說話速度用語及口音,對一
直把英文當成考試科目來讀的我非常陌 研究所畢業後,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
生。想聊點輕鬆的話題的時候,腦中只有 應該做什麼。要留在澳洲找工作嗎?語文
課本中制式化的樣板句能回應,甚至一句 能力和專業能力真的夠充足嗎?還是要申
話要請對方重複兩三次,在人際溝通上產 請博士班繼續深造?或是乾脆回台灣?
生了很大的心理障礙。我常敏感的認為, 在澳洲並沒有融入洋人的社會,自覺能力
因為我的緣故而讓這些外國人必須聊不有 上沒有明顯的長處,在這些近乎自我否定
趣的話題、或是要重複好多次才能溝通、 的考量過後,灰頭土臉的放下拿居留證的
因為我而變得很拘謹,可能覺得很煩又不 想法,在今年二月中回到了台灣,開啟了
好意思拒絕,那我不如盡量降低互動、減 令我更痛苦的求職路。
少成為負擔的機會。於是我越來越封閉, 求職的深淵和痛苦
時常逃避和別人相處。
盤點修過的課程和技術能力,加上
父母天天和我視訊,希望我可以維持 對知名公司的嚮往,我灑出了近 15 份
禱告的習慣,並在學校附近找個教會、參 的 履 歷 給 各 大 公 司,Google、Yahoo、
加團契。但一方面我很捨不得花錢,另一 Facebook、Microsoft、IBM 等 等; 手 機 片
方面,我的受洗更多是出於尊重爸媽的期 刻不離身的等待面試通知。Google 是我第
許,所以並沒有期待教會生活;在意思意 一個面試的公司、第一個挫敗;我的能力
思參加一次青年團契、兩次主日崇拜後, 並不出眾,很快的就被刷掉了。Yahoo 是
就因嫌麻煩,而沒有再繼續去聚會了。 我最想要進的公司;面試的流程很冗長,
有時跟父母透露自己的難處,得到的 四個半小時洗下來,我認為一定會錄取。
回覆幾乎都是「你要禱告」;這種答案對 我每天都告訴自己,內推一定會上、公司
橄欖樹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