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0909晶華人百年巨匠畫冊內頁
P. 22
如夢似幻胸懷間
直造古人未到處
張大千(1899-1983)本名張正權,後改名張爰、張諠,小名李,號李
爰,法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出生於四川內江,祖籍廣東省番禺,1983年逝
世於台灣。代表作品是《愛痕湖》、《長江萬里圖》、《四屏大荷花》、《八 《苦瓜和尚話語錄》,一筆一畫都恍如是石濤再世。加 山。50歲以後更是周遊列國,見識之廣闊,素材之豐富
屏西園雅集》。 上筆、墨、紙、鈐印、裝裱皆考究,一張張以假亂真的 為其他畫家所不能及。七七事變之後,為了躲避日本人
古畫,誆倒一群藝術名流,他以偽造石濤山水所賣得的 對其收藏和畫作的覬覦,舉家輾轉上海香港到達四川,
五百年來一大千 錢,收藏更多石濤的畫,最高收藏過500件。張大千形容 定居青城山。期間曾應徐悲鴻之約,遊覽桂林陽朔。在
自己是「貧無立錐之地,收藏富可敵國」。 青城山住了將近三年,張大千觀察了不同角度、不同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壇,誕生了一位 間的青城山,胸中盡是青城山之幽奇,影響了他日後窮
光彩熠熠的藝術大師張大千。他的人生故事為人津津樂道,創下藝術成就青史 敦煌石窟壁畫,開創繪畫新境 中求變,創造出潑彩技法。
留名,一代藝術領航人徐悲鴻讚他「五百年來一大千」,代表東方藝術精粹的
中國水墨在國際藝壇揚眉吐氣,張大千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大千畫風有三變,四十以前是以古為師,四十至 落葉歸根,長眠梅丘
六十之間以自然為師,六十以後以心為師。敦煌之行是
張大千出生於四川一充滿書香之氣的鹽商家庭,家中10子女中,排行第 張大千以古為師的巔峰,也是磨練自己的過程。原定去 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為了要找個安全自由
八。受母親與二哥張善孖影響,張大千從小就喜畫畫,天資聰穎的他有過目不 三個月的敦煌之行,最後長達兩年零七個月,潛心研究 的環境創作和生活,張大千決定舉家遷往海外,長達33
忘的本事,12歲就因畫藝了得,有神童之稱。民國初年時局不靖,令他早年的 了瓜州榆林石窟、敦煌千佛洞、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 年歲月先後旅居印度、香港、日本、阿根廷、巴西、紐
人生際遇充滿著不少傳奇。中學時期一次返家途中遭盜匪綁架,竟因寫得一手 四大名窟,共完成276幅壁畫臨摹,大師痴狂於東方色彩 約、加州等地,國際聲望達於巔峰。1977年,大千先生
好字被留下當師爺,三個月與匪為伍的日子中,他還藉由搶來的《詩學涵英》 結構,用絹素臨摹飛天、高僧和菩薩等壁畫。他還邀學 來到台灣,定居台北士林外雙溪摩耶精舍。此時期因眼
開始學詩。19歲與二哥赴日學染織與繪畫,歸國後因青梅竹馬的未婚妻驟逝看 生謝稚柳同去歷險,一個考證,一個臨摹,全面解讀中 疾視力下降難以再畫工筆,改以心為師,在困境中求變
破紅塵到禪定寺出家,法號大千,此號也成為後來作品落款與世人對他的稱 國古典繪畫系統,胸中的見識已遠遠淩駕同行之上,吐 開創了潑墨潑彩山水畫風。張大千集古今書畫之大成,
謂。然出家不過百日,卻又因燙戒疤一事與住持辯論不從,因而還俗,被家人 納古今,師法造化,一待近三年的他嘆道,「一頭青絲 邁古人而開新法,無象之象,超乎筆墨之外,也為中國
尋回後,與第一任妻曾慶蓉拜堂完婚。 入敦煌,鬚髮染霜回故川」。敦煌之行張大千對石窟結 水墨開拓了震撼人心的新面貌。
構、彩塑與壁畫數量均做文字說明與年代考證,並出版
婚後張大千重返上海,拜在前清翰林曾熙與李瑞清門下,臨摹「三代兩漢 了《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影響後世深遠。 大千先生最終在完成輝煌巨作《廬山圖》後,於
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奠下書法功力。後因為二老喜歡石濤和八大山人 1983年人生謝幕,這位遊遍千山,畫遍萬水,獨獨未曾
的作品,張大千開始學習石濤山水,八大墨荷。天才型的大千是臨摹界高手中 張大千不但師從古人,也師法自然,並且兩者是同 見過廬山真面目的大師,以心中意象《廬山圖》為藝術
的高手,臨摹石濤數十遍,最後竟像背書般把畫背下。畫中每根線條無不透 時交叉進行的。他遍遊名山大川,足跡遍佈中原江南塞 生涯劃上了特異的句點。他長眠於摩耶精舍梅丘之下,
著聰慧,事實上,這是365天不間斷的提筆換來的。案頭上,總放著石濤所著 外。張大千也推崇石濤奉為師友的黃山,三次登臨黃 張大千一生的傳奇故事自此永世流傳!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