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0909晶華人百年巨匠畫冊內頁
P. 36
可貴有膽更有魂
白髪學童質可染
李可染(1907-1989),原名李永順,江蘇徐州人。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 描述。畫家心中國破家亡的傷痛因此得到些許撫慰,而 黃賓虹獨特的黑密厚重的用墨手法,也深深影響了李可染
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可染擅長山水,尤善寫意人物畫,畫牛也是一 小牧童騎牛景象,也抒發了鄉情與對少年生活的懷念。 後期的畫風。李可染掌握墨韻之精妙,上追金陵八家之首
絕。他是中國20世紀開宗立派的山水畫大師,其風格影響了頗多後來者。 的龔賢,下承黃賓虹,開創了山水畫的新格局。
勤學感動恩師、傳承筆墨絕學
孺子可教,素質可染 「我的成就來自於深入學習傳統、觀察描寫對象與
抗戰勝利後,李可染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 思考實踐的結果。」站在顛峰上的李可染是困而知之的
回顧成長歲月,李可染生長於文化氣息深厚的徐州,貧農家庭出身,從小 國畫教授,1947年,徐悲鴻領他去見畫壇巨擘齊白石,當 苦學派。自成一格的李家山水取材於江南與巴蜀名山大
對於高亢哀怨的民間柳琴戲異常癡迷,入小學後最愛畫畫,圖畫老師王琴舫認 作品展開懇請大師指正,90高齡的齊白石激動讚美,李可 川,融鑄幽與秀的意象,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從單純
為他「孺子可教,素質可染」遂給他取學名可染。13歲時在家鄉的快哉亭遇上 染得此機緣磕頭拜師,每天磨墨理紙,認真學習恩師的作 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於單純。50年代以後,李可染以
錢食芝,一見投緣,錢食芝納他為弟子,教其臨摹清代四王山水,成為少年李 畫態度,用筆運墨之法及奇偉構思,終究得以獨創出深厚 造化為師,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
可染的藝術啟蒙老師。1923年,16歲的李可染進入上海美專普通師範科,初露 凝重,博大沉雄之山水風格。白石老人曾作《耙草歇牛 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再藉助於寫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
頭角,在這傳播西方文化的摩登之都,感受到了東西文化薈萃之氣息。 圖》題跋:「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間以後繼起高手。」一 由線性筆墨結構變為團塊性筆墨結構,以墨為主,整體
語道破李可染精於勤,而且深於思的本質。 單純而內中豐富,濃重渾厚,深邃茂密,他成功地把西
以藝術喚醒抗日熱血、俯首以師牛之勤 畫的素描造型技巧和光影效果融合在傳統水墨的表現語
另一位對他影響至深的恩師黃賓虹,見到李可染那 言中,呈現山林晨夕間的逆光效果,具有一種朦朧迷
1929年,22歲的文藝青年李可染,再以優異成績考進杭州西湖藝術院, 氣質厚重、筆墨渾化的《水墨鍾馗》,大為欣賞,當即 茫、流光徘徊的特色。
師從林風眠、法國教授克羅多等大師,李可染接觸到西方正宗油畫,素描造 要把自己收藏的元代珍品《鍾馗打鬼圖》送給可染,師
型及掌握色彩的技巧,使他後來成為魯迅眼中的新芽,十分欣賞那渾然筆法 生一見如故,也領悟「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 有感於藝術是門「活到老學到老」的學問,李可染
如實畫出的抑鬱情感。1937年,日軍侵華,中國蒙受劫難,李可染以藝術家 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李可染用這句座 70歲時刻了兩塊印章,「白髮學童」與「七十始知己無
的良知與勇氣畫出《無辜者的血》(1939),喚起抗日的熱血與決心,讓他 右銘,習得黃賓虹積墨之妙,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 知」自勉。他認為對於書畫而言,老年是黃金時代。齊
在重慶聲名鵲起,將畫筆變成抗敵的利器,人物造型孔武有力,鼓舞了保衛 了新的生命。 白石、黃賓虹、林風眠和古今中外許多偉大藝術家、哲
山河的軍中士氣。 學家,都在八九十歲高齡發出燦爛光芒,人生七十才開
逆光水墨,白髮七十乃學童 始,他願在有生之年為人類文化進步做出最大貢獻。李
1941年,李可染重新回到中國傳統水墨,因借居重慶金剛坡農家,與牛舍 可染身體力行,創作不輟,一直到82歲人生落幕!
仳鄰,天天和牛朝夕相處,自稱「我與牛鄰居天天相見,那辛勤勞動,鞠躬盡 受過完整美術教育訓練的李可染,決心要調和中西
瘁,著實可愛。」啟動了李可染開始畫牛之心,並將畫室命名為「師牛堂」, 思潮以革新中國畫。李可染以齊白石與黃賓虹為師,從
寓意要像牛那樣踏踏實實的做人、工作和從事藝術,其後半生從未間斷對牛的 齊白石那學到了嚴謹的作畫態度和力透紙背的筆墨功夫;
248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