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68
於事急迫,自炫其能),惡不遜(謙遜)以為勇者,惡訐(攻發人的陰
私)
以為直者。(17.24)
本章,孔子之四性惡(不守本分)與子貢之三習惡(自以為是)。相對
來說。子張問政之尊五美,屏四惡,是五行為之美與四行為之惡(始亂終
棄),都是過則無憚改而已矣。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
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
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
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
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
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
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20.2)
子貢以為君子存心以仁愛待人,似乎不應有所憎惡,所以質問孔
子。孔子所惡的是真小人,子貢惡的是偽君子。孔子所厭惡的,或有害於
政事,或足以敗壞風俗;而子貢所厭惡的,均是足以亂德的人。
天有陰陽,人有喜怒;陰陽發則造化生,萬物消長;喜怒動則善惡
萌,人情不平。聖人所惡者,真小人未能修養,故惡之以達仁;賢人所惡
者,偽君子之竊名,故惡之以成義。仁義之立心,皆出於愛,名異而實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