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論語愛(完整版)_Neat
P. 169
《論語愛》(149)每天五分鐘 2019/10/27
柳下惠為士師(獄官名),三黜(三次被革職)人曰:「子未可以
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副詞,猶「何」)往而不三黜!枉道
(邪曲不正之道)而事人(事奉人;服侍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自己出生
之國)!」(18.2) 孔子讚譽柳下惠之行也。
皇侃疏引李允說:「舉世喪亂,不容正直,以國觀國,何往不黜?若不
舍直為曲,則是地皆合,又何必遠離舊邦?」這段話解釋本章最為精當。
當柳下惠被黜而不離去,等於是「降志辱身」的事,但他能不行枉道,所
以孟子曾稱許他是「聖之和者」。
聖賢出仕,非為榮祿,旨在藉權行道罷了。故一秉大公,順天應命,不
染塵欲,不以歡戚、毀譽、富貴、貧賤以動其心,誠乃千古典範,為進德
修業者之楷模也。宋朝大臣范仲淹曾說過一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環境的好壞是不會輕易改變一個有志之士的堅定意念。就如同堅持
以正道事人的柳下惠,他並不會因為被黜而選擇改變心意或轉換環境。這
種堅持作對的事,不因曲高和寡而向邪惡妥協,乃真正的讀書人。
史載,魯國有一位書生,他一向自己獨居,嚴格自持,尤其對女色絕
不貪戀。有一次他在屋裡讀書,半夜忽然狂風大雨,鄰家婦人有事前來敲
門,敲了好久,書生無論如何就是不開門。婦人說:「你如果怕別人誤
會,何不學學柳下惠呢?」柳下惠,乃魯國人,他曾因天寒而讓一前來投
宿的女子坐在其懷裡,整夜抱著她,卻沒有做出不規矩之事。這鄰婦故意
以柳下惠的故事誘惑書生。但書生卻回答說:「柳下惠可以這麼做,但在
我卻不能這麼做。我目前不能做到,怎可以去學柳下惠呢?」孔子聽到這
件事,稱讚書生說:「他才是真正的學到柳下惠的精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