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C:\Users\goh1817\Desktop\FlipBook\
P. 33
兒童與青少年服務工作 31
當家長缺位、家庭失功能,曾經歷童年逆境的孩子在家受傷後,緊接著被一列列打著菁英主
義大旗、正失速狂奔的教育列車毫不留情地向外拋出。孩子從層層的教育體系與社會安全網縫隙
之間不斷向下墜落,隨後以多樣的生命狀態流轉在各個社政系統中,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勵馨基金會遇見的孩子在各式處遇過程中,可能會得到三、四種輔導評估。
當主要照顧者難以負擔撫養責任,或因家庭衝突而被定義為高風險/脆弱家庭兒少;若家庭
無法提供必須的生活品質,甚至使孩子遭受傷害痛苦,例如:家庭暴力、家內性侵害等,兒少就
會由國家負責保護、接受庇護安置,成為安置兒少。
缺乏安全依附關係,無論因為照顧者長期的疏忽、虐待或嚴重剝奪,孩子對身處的環境會格
外敏感,容易變得防衛或驚恐,難以適應校園團體生活,而要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跟生存不直接相
關的學校課業上就更難了。於是招致更多來自師長、同儕的懲罰與排斥,使其很可能因為學習困
難與行為問題而逃學或輟學,被定義為高關懷兒少。一旦孩子無法透過學校、同儕及家庭等,與
他人形成連結,通常會嘗試其他的連結方式。
一次次嘗試,孩子可能在尋求穩定依附的親密關係過程,因為非預期懷孕而成了青少年父母;
部分孩子則流連在社區或網路上尋求認同與自我價值,輾轉於次文化網絡裡找到共同參與的歸屬
感,同時為了解決生活現實的經濟與居住需求成為性工作者,也就是《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
例》中所謂的遭受性剝削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