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Demo
P. 156
154 客家政策 20年藍皮書 引領前行的客家力 客家媒體傳播力
走向主流,創造聲望
媒體是傳播文化的載具、議題 發聲的管道,更是使語言活 化、流通的舞臺。客家族群積 極爭取媒體發聲權,係因客家 廣電媒體的成立,對於客語的 保存延續、客家意識的凝聚與 客家文化的提升等都扮演著重 要角色,也讓客家族群從靜默 到發聲的路上,激盪更多與時 俱進的能量。
1988 年「還我母語運動」發 出不平之鳴,促使客家人紛紛 走上街頭,要求能在公開媒體 發聲,力抗當時《廣播電視法》 的不公。歷經多年醞釀,文化 公民權的意識也逐漸抬頭,尤 其自客委會成立後,更肩負起 拓展客家多元媒體聲量的重責 大任。
臺灣族群電視臺先聲
臺灣有為數四百多萬的客家 人,如何突破廣電頻率控制的 藩籬,讓客家族群的意見在公 眾平臺發聲,成為客委會的重 要目標。92年7月1日客家電 視成立,是臺灣第一個成立的 族群電視臺,迄今已逾 18 年, 期間除了獨自深耕客家文化 外,並於 96 年加入臺灣公廣集 團,成為具備少數族群媒體與 公共媒體特質的電視頻道。106
年 6 月 23 日臺灣第一家以客家 話播音的全國廣播電臺「講客 廣播電臺」開播,至此客家族 群有了「客家電視」及「講客 廣播電臺」作為發聲管道,得 以貼近公眾,取得近用媒體的 權利。
為了讓客家電視能獨立於政 治,改善每年由不同得標的商 業電視臺來營運的短效困境, 95 年 1 月立法院通過《無線電 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將客 家電視納入公廣集團,交由公 視基金會管理,確保客家電視 頻道專業自主的營運政策,同 時比照公視的評鑑監督機制, 讓全民共同監督客家電視的經 營績效及製播品質。
客家傳播媒體的建置不易, 客委會運用政策的支持,從客 家媒體傳播力著手,對客家語